小肠CT造影,是目前公认的小肠疾病优先选择的检查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扫描中静脉注射对比剂使肠壁及肠粘膜强化,利用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勾勒出肠壁、肠腔及肠管外病变。其特点就是可无创、快速、客观、准确的评估病情。
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小肠CT造影的优势就在于:(1)小肠CT造影增强扫描可以反映肿瘤的血供情况。(2)小肠CT造影可以显示胃肠道腔内、壁内及浆膜区病变情况,可以观察肠系膜区有无肿大淋巴结,其它脏器有无受累或转移,尤其小肠检查方面,胃镜、普通肠镜均无法观察小肠情况,胶囊内镜价格高、存在肠腔病变狭窄处梗阻风险。(3)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小肠CT造影的检查,无痛且方便、可重复性,尤其适合老年人及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
当出现以下一些表现、疾病或者化验结果异常时,可以进行CT小肠造影检查:(1)情况1: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2)情况2:如黑便、大便隐血等疑似小肠出血。(3)情况3: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小肠梗阻表现。(4)情况4:如突发剧烈的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疑似肠系膜缺血。(5)情况5:如腹部可以摸到可疑肿块样病变等疑似小肠肿块。(6)情况6:小肠炎性病变及并发症的检测、监测,如已经明确诊断为炎症性肠病者。
小肠CT造影的禁忌:(1)对造影剂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并且对造影剂过敏,此时进行小肠造影检查,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从而影响检查结果,所以对造影剂过敏的人群也不建议进行小肠造影检查。(2)腹腔感染:在检查过程中,腹腔感染的患者,由于感染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检查结果,所以此类患者也不建议进行小肠造影检查。(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进行小肠造影检查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加重心脏以及肺脏的负担,从而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甚至会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以此类患者一般不建议进行小肠造影检查。
为了确保小肠CT造影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接受小肠CT造影的患者的准备要求较高。在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检查前准备:在进行小肠CT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空腹8小时,在确定好检查时间后,检查前8h内不要有进食行为,以确保肠道内无食物残留,避免影响检查结果。第二,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是否对碘造影剂过敏,如有过敏史,要及时告知医生。第三,患者需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以便于检查时的体位调整。(2)检查过程:平躺在CT检查台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是否使用造影剂。如需使用造影剂,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随后,CT扫描仪会对小肠进行逐层扫描,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指示保持呼吸和体位。整个检查过程大概需要10至20分钟左右。(3)检查后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正常饮食和活动,如使用了造影剂,应多喝水以帮助排泄,若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小肠CT造影检查,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X线辐射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接受此项检查。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对碘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除此之外,小肠CT造影还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造成甲状腺受损等不良情况。(1)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可能会导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易引起腹泻、腹胀等现象。(2)肾功能损害:由于患者体内的造影剂需要通过肾脏排出,造影剂的代谢速度和肾脏的功能有关,造影剂代谢的时间较长的话则会对肾脏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3)甲状腺受损:如果患者长期进行小肠CT造影,导致体内的碘造影剂增多,对甲状腺造成刺激,引起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