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科普一下慢阻肺护理保健知识

时间 :2024-08-27 作者 :郭文文 陈媛媛(通讯作者) 来源: 山东泰安八十八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且常患上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慢阻肺的高发季节,一般在秋冬季,该季节的温差变化较大,不少人都容易因细菌感染或者在其他疾病的影响下逐渐病变成慢阻肺。慢阻肺的高发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当然自身已经出现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病变成慢阻肺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慢阻肺疾病的症状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气短等为主。一些慢阻肺患者在病发后,常常会出现困倦、不愿意运动等情况,不少人甚至需要通过静坐和睡觉的方法来保持均匀的呼吸状态。通过睡觉或者静坐的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患者感到舒适,但这种方式容易减弱身体的心血管功能,也非常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从医学角度上来讲,促进慢阻肺疾病康复的方法,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外,还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保健工作。

在慢阻肺护理工作中,应注重改进护理方法,进行人文关怀,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落实人文关怀措施。家属在日常陪护过程中,要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帮助其消除抑郁、焦虑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状态。在陪护时,家属或者其他亲朋好友们,要多和患者交流,多聊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多聊聊家常,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还要多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第二,协助患者做好氧疗护理工作。在慢阻肺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病情发作期间,慢阻肺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时候,患者自身可能会出现慌乱、紧张等情况,自己并不能进行氧疗操作,所以,陪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氧气浓度和流量,一般浓度控制25%29%左右即可,流量控制在1/分钟至2/分钟即可。如果陪护人员自己无法操作,那么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调整。此外,陪护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卫生管理功能,保持空气流通。

第三,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在慢阻肺的护理中,为了促进肺功能恢复,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呼吸训练,家属要和患者一起学习腹式呼吸,以便于在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时,能够协助患者。腹式呼吸的训练方式:保持站位或者卧位的过程中,将身体微微向前倾,然后把手放在腹部,练习慢速度和深程度呼吸,每次呼吸训练时间在6秒至10秒。随着病情好转,需要练习慢慢呼吸,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2次至3次。

第四,做好体位护理。阻肺患者时常存在咳嗽、咯痰、喘息、胸闷等症状,在治疗期间,必须做好体位护理。对于病重的慢阻肺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休息时注意体位调整,保持自身舒适度即可,如半卧位、侧卧等。家属或者其他陪护人员,要定时提醒患者改变体位,进行翻身,避免出现压疮等不良情况。

第五,做好饮食管理。由于疾病的影响,大多数慢阻肺患者的身体都处于虚弱状态,为了更快的康复,就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在饮食上,家属们要根据医嘱,或者询问护理人员,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补充营养的同时,注意饮食多样化。

第六,做好呼吸道管理。在病情发作期间,慢阻肺患者必然存在呼吸困难问题。所以,这个时候陪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工作,帮助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顺利排出痰液,避免患者出现猛咳的情况。

第七,做好用药管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有些患者,如老年人等,自身认知有限,有时候用药不及时或者用药不规范,所以,陪护人员一定要提醒患者按时按量的用药。同时,如果患者出现痰量骤增、痰脓、细菌感染等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于医生能够快速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