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问:“这个中药怎么熬?”中药熬煳了还能喝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正确煎煮中药,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一、熬药的水怎么加
中药先泡半个小时是正常的熬法,要做的其实可以拉长泡药的时间,可以泡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如果天气凉,可以过夜,比如前一夜泡起来,然后第二天早晨去熬,或者是白天上班之前都是可以的。那么我们熬多长时间呢?很多人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药我要放多少水?要㸆到多少?建议大家在熬中药的整个过程之中,都要保证药一直没到水里边,所以说刚开始放水的时候,这水不能恰好没过药,要稍微多一些。熬的时候要尽量地小火煎药,保证在煎药的时候药一直在水里边,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如果中药熬久了之后,上边的药干了,没有水,那其实这个药就变成了蒸,很多有效的成分不能够被水稀释出来。要保证在煎药的时候,药的药汁一直要没着中药是比较合适的。
二、熬药的时间和操作
中药里面有一些像矿物质或是一些其他的成分,可能会和活性的金属起反应,所以我们在古代的时候,一般会讲究用砂锅或者陶锅,像不锈钢锅,表面有一层釉质搪瓷锅也是可以的,传统的砂锅可能会更好一些。含有草类比较多的中药,可能会吸水比较多,加水的高度没过中药一手背差不多的厚度就可以了,大火把它烧开,等烧开之后就转小火,第一遍20分钟到半小时,汤汁过滤出来,一般要再加第二壶水。第二壶水一般煮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主要是稀释掉这个药渣中含有的有效药液成分,避免浪费,15分钟到20分钟都可以,和第一次的半碗倒在一起,分早晚两次,比如说补药,安神的药,可以熬的时间更长一些,治疗感冒的药,可以更短一些,尤其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可能每一锅10分钟就够了。
三、中药煎煳了还能吃吗?
有的人,煎药的时候特别认真,看到药水也没干,它为什么会糊锅呢?这就跟药物的性质有关,如果药物基本上是以花花草草为主,适当的搅拌它是不大容易煎煳的,而有一些药物它含的淀粉量特别高,你要是用砂锅煎的时候,可能就容易煎煳。含淀粉量比较高的中药,比方说像莲子、山药、薏米等等。有的时候水还没干,药就糊了。所以,中药熬煳了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水烧干了,一般来说水烧干了药物已经有焦味,那基本上建议药就可以丢弃了,不要再吃了,重新用新的药煎。第二种,是因为药物里面有很多含有淀粉样的东西,它可能也会煳一点在锅底,这个时候主要是注意搅拌就行了。
糊锅底实际上是由碳水化合物或者植物纤维素形成的一种碳化,它可能不是我们身体需要的,至于个别的中药确实碳化后没任何问题,比方说像黄芩炭、艾叶炭、乌梅炭,它是专门为了碳化来用,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看待,可以抓药后问问大夫,药材的具体情况。
小结
总而言之,熬中药是一门学问。好多人想着多熬一点,不浪费药,我熬三遍,早中晚都喝,其实中药是越浓缩越好,我们熬药一般建议熬两遍,一共熬一碗,早晨半碗,晚上半碗就可以了,如果熬出两大碗药来,喝完后自己可能睡不好、对肠胃也不好。所以药一定要浓缩,减轻胃的负担,所以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也是很大一包药,熬到最后就一小碗,所以说熬药的过程中,注意时间、火候,勤搅拌药,不要糊锅,但是已经发糊了的中药,就不要喝了,可能会改变药理性质导致中毒,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