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癌的漫长征途中,科学使用抗肿瘤药物对患者与病魔抗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抗肿瘤药是把双刃剑,带来希望之光的同时也伴随着副作用。如何保证疗效并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成为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认识抗肿瘤药物:双刃剑的特性
1. 抗肿瘤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肿瘤药物,顾名思义,是用于治疗肿瘤或癌症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分裂或诱导其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方式和适应症。
2. 双刃剑的特性
抗肿瘤药物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有效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发一系列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可能包括恶心呕吐、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出血等,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危机生命。
二、科学使用抗肿瘤药物:提升疗效的策略
1. 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严格遵医嘱: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
注意服药时间: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服药时间通常分为空腹、餐前、餐中、餐后等,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最佳服药时间。患者应了解并遵守,以确保药物被充分吸收,发挥最佳疗效。
2. 了解药物特性,避免相互作用
药物间相互作用:抗肿瘤药物可能与某些食物、饮料或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例如,牛奶中的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形成络合物,降低药物吸收率;西柚、柑橘等水果中的成分可能抑制肝脏中代谢药物的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因此,患者在服药期间应避免与特定食物或药物同服。
特殊用药指导:部分抗肿瘤药物需要特定的用药指导。例如,吉非替尼片对于吞咽困难患者,可将片剂放入水中完全分散后饮用,不得使用其他液体;瑞戈非尼片应每天同一时间服用,在低脂早餐后随水整片吞服。患者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并遵循这些特殊用药指导。
三、减少副作用的策略: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1. 对症处理常见副作用
恶心呕吐:化疗药物常引起恶心呕吐。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止吐药物如阿瑞匹坦、格拉司琼、甲氧氯普胺等缓解症状。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反应:手足综合征是常见的皮肤反应之一。患者可用温水浸泡手足后涂抹保湿剂如凡士林、尿素软膏等缓解症状。同时应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高血压与伤口愈合:部分口服抗肿瘤药物如仑伐替尼、安罗替尼等可能引起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如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速度,患者在接受重大手术后应遵医嘱暂停使用相关药物直至伤口愈合。
腹泻与便秘:口服化疗药物期间患者需关注大便情况。腹泻时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并口服益生菌、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药物缓解症状;便秘时可使用乳果糖,或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等方式改善。
2. 利用食物辅助减轻副作用
胡柚汁的妙用:研究发现胡柚汁可以抑制肠道中分解某些药物的酶的活性从而减慢药物代谢速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对于部分长期服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适量饮用胡柚汁可能有助于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 中药辅助治疗
中药的多靶点作用: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可以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改善症状与体征并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例如人参、黄芪等扶正培本类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夏枯草、海藻等软坚散结类中药可抑制肿瘤生长;莪术、三七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改善血液流变防止或减少癌栓形成。但患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避免自行购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