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老年脆性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其发生率和危害性都不容忽视。然而,对于脆性骨折的认知,很多老年人甚至他们的家庭成员都存在误区和盲区。 公众要提高对老年脆性骨折的认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健康问题,享受健康、有活力的晚年生活。那么,如何预防老年人的脆性骨折发生呢?
一、什么是脆性骨折?
脆性骨折又称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量减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的骨折。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及摔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发生后,骨质变得越来越疏松多孔并且脆弱,因此骨折风险越来越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于50岁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女性为30%,男性为20%;45岁以上骨折患者中,75%的骨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脆性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由于女性独特的生理特征,女性在绝经后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老年女性发生脆性骨折的概率更高。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下蹲取物,有的甚至咳嗽一声就会发生骨折。该骨折常发生在髋部和脊柱,其次是腕部、肩部等部位。其中,老年髋部脆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造成的伤害往往具有致命性,研究表明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之后,其1年病死率高达20%—30%,因此老年髋部脆性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二、老年脆性骨折如何预防?
1.预防脆性骨折,最首要的办法就是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防治骨质疏松症基本的办法就是营养支持。
①蛋白质:由于老年人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率较差,建议老年人每日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1.0—1.2g为宜,蛋白质的摄入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肉、蛋、奶类,豆制品,鱼类等。②富含钙饮食:老年人钙的每日摄入量为1g,老年女性每天钙摄入量应为1.2g,在增加钙摄入的同时也要增加维生素D3的合成,这样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所以支持老年人进行适当户外活动,晒太阳增加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坚果、鱼虾等。研究表明,钙联合维生素D进行,对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2.预防跌倒
①警惕直立性低血压。起床时或长时间蹲坐应进行片刻休息或肢体活动,再缓慢站立活动。②保证充足睡眠。③日常活动区域应妥善设置,常用物品应摆在自己伸手能触摸的固定位置,尽量避免弯腰捡物动作。④注意观察地面,应走在干燥平坦地面,避免踩踏湿滑地面。⑤雨雪天气,应尽量少出行或不出行。⑥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避免在服用药物后马上活动,以免增加跌倒的风险。⑦在日常生活中,应量力而行,缓慢活动,避免高估自身能力进行剧烈运动或不良的行为动作。
3. 增强肌肉力量
肌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一般同时存在并作用于老年人身上,因此脆性骨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所以老年人应适当选择符合自身的运动锻炼方法,增加自身肌肉力量,适当进行一些抗阻力训练,比如打太极拳、散步、跳保健操、广场舞、慢跑等。
4. 定期检测骨密度
骨密度测试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和评价骨折风险的有效方法。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是实现早期预防脆性骨折的诊断性检查,尤其在绝经期后妇女、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可每年定期检查一次。通过基于DXA测定的骨密度分类标准,我们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并做好针对性风险预防和治疗。
如果有中老年人在家里或室外不慎发生摔倒,不要惊慌,家人应尽己所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判断,如果怀疑是骨折的,尽量不要搬动疼痛的肢体或自行观察,应首先拨打120求救,或就近医院求救医生。关爱老年人,从了解脆性骨折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长辈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