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希望,一旦孩子出现身体方面的问题,将会牵动家长们的内心和心情,害怕伤害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孩子的生命安全。于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每个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时刻关注、观察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行为上的,其中便包括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而什么是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呢?如果孩子出现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疾病的话,该如何处理和治疗呢?接下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做好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的相关疾病科普工作,希望对于某些家庭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呢?
在临床上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mental retardation,MR)又被称为智力落后(mental deficiency)、或精神发育不全(oligophrenia),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体发育的时期,也就是18岁以下,患有该类疾病的患儿智力功能会明显低于同龄的儿童,低于平均水平,并且还伴随着适应性上的缺损,属于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developmental disability)。一般情况下,智力上的障碍包括感知、记忆、语言以及思维方面,患儿的学习能力较差,通常只能接受小学以下的教育,初中及其以上的教育就很难接受了,这也是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最大的疾病症状特征。根据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的相关调查显示,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的发病和很多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遗传、环境、心理因素等,一旦患儿确诊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要积极接受相应的治疗和训练。
二、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该如何治疗呢?
(1)病因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至关重要,只要针对相应的病因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处理,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患儿的发病情况,并将其治愈。除此之外,一部分患儿还会合并着遗传代谢性疾病,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病因性治疗,其中包括苯丙酮尿症引发的患儿尽早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患儿需要及时调整日常饮食摄入,停止摄入乳类的食物,再用米粉、面粉等淀粉类食物代替;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儿需要在刚出生没有多久的时候就进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等。
(2)对症治疗: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之外,还需要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进行综合治疗计划的实施调整,给予最适合患儿的治疗方式。如果患儿出现兴奋、冲动、自伤等情况,需要及时按照医生的叮嘱服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盐酸氯丙嗪片、奋乃静片、氟哌啶醇片、利培酮片等;如果患儿出现癫痫的话,需要及时按照医嘱服用抗癫痫类的药物;如果患儿出现视、听功能方面的障碍,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矫正治疗。
(3)后续的训练和康复:除了及时、精准地的治疗之外,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还需要后续配合着训练和康复治疗,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复杂的过程。这时候的训练和康复治疗需要结合患儿的疾病发展情况和严重程度以及患儿的基础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患儿的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与教育,在这个时候还需要根据患儿的接受情况实时调整,一般情况下,需要从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开始的时候主要针对患儿大肌肉、大关节运动方面的训练,以此来帮助患儿实现一系列的运动行为,例如抬头、坐、站、走、跑、跳等,获取到运动时的技能,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之后在进行精细方面的运动,尤其是双手的功能训练,例如自喂、穿衣、画图、写字,劳动等,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以此来达到自食其力的目标,尽可能让患儿可以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类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对患儿有点耐心,保持良好的情绪,时时刻刻鼓励患儿进行治疗以及后续的训练和康复,有助于帮助患儿提升自理能力,降低对于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