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属于儿科常见的肠道系统疾病,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如何来保护孩子娇弱的胃肠道,导致孩子患上了小儿肠炎。那么小儿肠炎应该如何护理呢?
1. 肠炎的定义及其症状
小儿肠炎是肠道疾病的一种,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小肠和结肠发生炎症反应,也可能是由非感染性因素导致胃肠道症状的一种。小儿患肠炎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1.1恶心呕吐
患有肠炎的孩子可能会频繁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有些孩子的呕吐情况很严重,吃什么就吐什么,甚至喝水后也会出现呕吐症状。
1.2腹泻
患有肠炎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轻度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症状,儿童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加,每天大便次数大于3。但每次排便量不多,呈酸味,颜色为黄色或黄绿色的稀薄便或水样便。通常不会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大部分情况下几天内可以恢复健康。重度肠炎腹泻次数频繁,每日超过10次,大便多为黄色水状或蛋花汤状,偶尔会出现粘液和脓血。
1.3腹痛
患有肠炎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的肚脐周围疼痛,在腹泻或呕吐之前出现腹痛,排便或呕吐后会感到缓解。
1.4嗜睡、昏睡
患有严重肠炎的孩子可能出现嗜睡和昏睡的症状,病情严重的孩子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无法被唤醒。
2. 小儿肠炎的病因分析
2.1病毒感染
小儿肠炎的发病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比如轮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等。大约70%的小孩患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但无论是哪种病毒引起的,都需要积极治疗。
2.2细菌感染
小儿患上肠炎,可能是由于大肠杆菌或者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这些细菌主要存在于没有煮熟的肉类或者未消毒的牛奶中,所以孩子一旦误食可能导致感染。
2.3气候变化
冬季来临后早晚的气温变化明显,天气时冷时热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寒冷天气会影响小儿的胃肠道蠕动,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发作。
2.4不合理的喂食方式
在节假日期间,孩子可能会因为摄入大量食物而患上肠胃炎。摄入高脂肪食物、大量高蛋白食品或者多吃油炸食物都会影响胃液分泌,最终导致肠胃炎。
2.5疾病影响
由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炎、肾炎、中耳炎等非胃肠道疾病,可能导致发烧和细菌毒素的吸收,从而减少消化酶的分泌,增加肠道蠕动。
3. 孩子肠炎后需要的护理
3.1清淡饮食
小儿肠炎时最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糊、小米粥、南瓜粥和面条等可以作为主食;土豆、茄子、菠菜等蔬菜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吃熟的青豆、豆腐、芹菜、胡萝卜等蔬菜水果;多吃米粉、粥、面条等细粉制品;适量食用瘦肉、鸡蛋等低脂肪高蛋白食物。患儿应该减少摄入油腻、油炸、辛辣、甜咸、过烫的食物;减少菠萝、柿子、樱桃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大量糖分,容易刺激肠炎病情。
3.2多注意休息
因为患者的免疫力较低,身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频繁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不利于疾病康复。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体力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3及时补充体液
在照顾腹泻的患儿时,需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体液,以防止脱水。可以口服一些补液盐,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和枸橼酸钠等成分,以及电解质和体液,可以调整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以将口服盐放入水中稀释后分次口服。也可以让孩子喝胡萝卜汁,具有健脾、消化、止泻的作用。
3.4及时消毒
应当及时清洗和消毒孩子使用过的物品,避免交叉感染,比如孩子在日常使用的勺子、碗、筷以及奶瓶需要经常消毒,居住环境要定期通风,居住空间也要定期清洁,保持卫生干净。
3.5加强保暖腹部
当天气变冷时,儿童容易患上腹泻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保腹部的保暖,可以使用暖水袋、暖宝宝或者用温热的双手按摩孩子的腹部。
3.5保持肛门卫生干净
小儿的肛门清洁度十分关键,需要保持肛门处卫生干净,才能避免再次感染肠道。每次孩子大便后,建议要用温水洗涤,然后用柔软干净的棉布轻轻擦拭,不要过度擦拭肛门,也尽量不要使用消毒纸巾。
结语:
要注意疾病的护理要仔细,随时观测孩子的身体特征,必要时尽快带孩子就医,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对孩子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