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的总称,也是脂类物质的统称,与心血管密切相关,广泛存在于人体中。血脂不溶于水,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被运输和利用。早期发现血脂异常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通常情况下化验的血脂,它主要是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脂蛋白B等这些成分,主要是来判断血脂是否正常,通常情况下是检查是否存在高脂血症。尽管血浆中脂类所占比例很小,但内外源脂均需经血运至各组织。所以,血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机体的脂代谢状况。正常情况下,人的血脂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血脂也会被一些非病理性的因素所影响。例如,空腹时血脂是正常的,但食用高脂餐后2个小时的血脂,就可以知道此时的血脂水平比正常的空腹值要高得多。但是,这样的饮食的效果只是暂时的,一般3-6个小时后,血脂就会恢复正常。而高水平的血脂可以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建议20至40岁之间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以及对于存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做到早检查早治疗。
1.哪些人需要注意检查血脂
1.1患有心脏病的人:检测血浆中的脂类含量,可以评价病人有无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酸甘油酯的危险,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血脂异常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对其进行降脂治疗,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因此,降低血脂是冠心病防治的主要手段,检测血脂水平可以明确病人的血脂异常程度及类型,有助于临床用药。
1.2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首先要检测血脂和血糖,因为血脂和血糖对于高血压的发生以及病情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具有密切关系,长期的高血压可使动脉硬化,从而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这也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腔变窄,从而使周围的血管阻力增大,进而导致病人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因此,需要将血压以及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可有效稳定患者疾病。
1.3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升高会使血管管腔狭窄,从而诱发心脏病或者中风,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血脂异常,通常在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后,血脂水平会明显提高,即使血糖保持一段时间正常,糖化血红蛋白也恢复到正常,但血脂水平还是偏高,说明有可能还存在其它的高脂血症因素,比如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食用某些药物、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因此,需要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血脂,将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4超重或肥胖者:肥胖的人群需要做血脂检查。这是因为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的人群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群,因为肥胖容易出现代谢紊乱,导致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对肥胖人群身体造成较大伤害。因此,过度肥胖的人应在日常中严格控制饮食,减少含脂肪食物的摄入,并定期到医院检查血脂,以防血脂升高,从而引发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1.5.吸烟酗酒者:吸烟与血脂高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吸烟时,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血液中的物质代谢,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代谢出现异常,最终导致血脂升高的情况出现。过度饮酒会使身体血管舒张压、收缩压都会有所改变,如果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那么在吸烟和饮酒之后,会使血脂水平升高的情况出现。所以,对吸烟、饮酒者进行定期血脂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1.6年龄较大者:中老年人群发生高血脂的比例会升高,而血脂升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发生,例如,高血脂、甘油三酯等都会导致胰腺炎,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几率就会越大,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严重伤害。因此,随着年龄增长,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脂检查,以防出现心血管疾病,影响生活质量。
2.总结
如果有上述情况,最好定期到医院检测血脂,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控自身身体
状况,进而防止心脏疾病和中风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