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秋季,冠心病的养护

时间 :2024-08-13 作者 :龙静 来源: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冠状动脉内膜上,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或闭塞,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产生心绞痛,严重时会发生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情况,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季节变换、天气转凉,伴随着立秋,冠心病病人也进入了多事之“秋”,秋季冠心病病人怎么养护好心脏呢?

1、均衡营养 清淡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膳食总热量,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不宜喝浓茶、咖啡。秋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宜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患者应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宜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尽量少吃油腻食物,炒菜时,多用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豆油、橄榄油),少用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如牛油、猪油),并限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燥热的天气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应及时补充水分,不能喝冰水。吸烟会损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吸烟是造成心肌梗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戒烟少酒。

2、静心养性,情绪平和   入秋后,病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特别多,这固然和天气有关,情绪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气候闷热干燥,容易心情烦闷、紧张、抑郁,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也会上升。人的情绪和健康密切相关,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冠状动脉痉挛,冠脉血管阻力加大,血压上升,血流减少而加剧心肌缺血。燥热的天气最易心神不宁,所以,秋天首先要静心养性,对于心脏病人,要学会减轻压力,正确对待各种精神或环境的应激事件,保持平和心态,控制情绪变化,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喜怒有度,可以借助听音乐、读书、练习书法、打太极拳等来修身养性,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3、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季节变化,人体生物钟节奏易遭破坏,使生理功能失调。生物钟的准确性,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疲劳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熬夜、劳作无度、精神紧张会血管壁会一直处在收缩的状态下,渐渐就会僵化,失去弹性,容易使心脏血管硬化。所以要按规律生活,起居有规律,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按时排便,以保证生物钟节奏正常运行。入秋后,昼夜温差加大,就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4、适当运动 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要量力而行,运动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增加抵抗力。人体在运动时,全身各个器官都得到了锻炼,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心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血管弹性,并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冠心病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心脏病人运动亦不能过量,否则反而会加重症状,应以没有疲乏、自我感觉良好为度。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外出应戴遮阳帽并及时补充水分,运动时间不宜太长

5、注意基础疾病的监测 心脏病患者常伴有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以及肥胖,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左邻右舍”。 应积极控制血脂、血压、血糖,尿酸、体重,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了解病情是否发生变化,控制基础疾病的进展。

6、掌握急救知识  秋季天气闷热,对心脏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危险季节,要防止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抗心绞痛药物,出现症状时及早服药。掌握冠心病急救知识,一旦出现胸闷和心前区不适等心绞痛的症状,要立即休息,即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如果病情持续发展,要立刻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