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流感的几率是相对较高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易感染大量人群。每年的冬春季节,流感病毒会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导致大量人患病。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症状更加严重。流感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头痛、乏力等。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喉咙痛等。此外,流感的并发症风险更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对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更具威胁性。另外,感冒和流感的病因也不同。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而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1什么是流感
流感,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在人际之间传播较为迅速,尤其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爆发。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3流感的主要症状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和流涕、肌肉疼痛、头痛、疲劳和乏力、寒战和全身不适感,以及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可能出现的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发热是流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可达到38℃以上,持续数天。发热常伴有寒战和全身不适感。咳嗽通常是干咳,但在病程后期可能会有痰液。喉咙痛是由于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鼻塞和流涕是因为流感病毒会感染上呼吸道,引起炎症,并刺激黏膜产生过多的鼻涕。同时,病毒还会导致鼻腔内的血管扩张,使鼻黏膜充血,进而导致鼻塞的感觉。肌肉疼痛通常是全身性的,可以在背部、腿部、手臂等各个部位感到疼痛和酸痛。
4流感的诊断和治疗
流感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症状的观察、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治疗等。在诊断流感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流感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咳嗽、喉咙痛、头痛、肌肉酸痛等。在实验室检查中,最常见的是通过鼻拭子或喉拭子来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样本。这些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以确认是否感染了流感病毒。这有助于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一旦确诊为流感,医生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流感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抗流感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可以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这些药物最好在感染后的48小时内开始使用,因此患者应尽早就医。
5小结
在生活中,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成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