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儿童心脏病的症状与警示信号

时间 :2024-08-05 作者 :徐成 来源: 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儿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儿童成长的每一步中,健康始终是家长最为关切的话题。而心脏病,这一看似与儿童距离遥远的疾病,实则悄然影响着不少孩子的生命质量。儿童心脏病,无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获得,其复杂性和多样性都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但更为关键的是,早期识别与干预能够显著改变患儿的命运。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与识别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在胎儿发育时期心脏结构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心脏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

1.早期明显症状

紫绀:先心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液混合,使得血液中氧含量降低,常表现为口唇、鼻尖、指甲床等部位发紫或青紫,尤其在哭闹或活动时更为明显。

呼吸急促与喂养困难:心脏功能受损的患儿在吃奶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呛咳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无法满足身体需求所致。

生长发育迟缓:先心病患儿往往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表现为体重不增、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2.反复感染与特殊体征

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心病患儿由于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且病情往往较重,恢复缓慢。

特殊体征:部分患儿会出现手指及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称为杵状指),以及活动时易疲劳、喜欢蹲下休息等现象,这些都可能是心脏病的警示信号。

3.隐匿症状与定期检查

隐匿症状:一些轻微的先心病患儿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感冒时偶然发现心脏杂音。因此,对于有先心病家族史的患儿,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心脏杂音:虽然心脏杂音不一定是先心病的唯一表现,但它是医生听诊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体检报告,如有心脏杂音,应遵医嘱进一步检查。

二、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后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后由于感染、遗传、药物等因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1.病毒感染相关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患儿在感染后可出现心脏炎表现,如心悸、胸闷、关节疼痛、皮下结节等,长期发展可导致心脏瓣膜病变。

2.心律失常的表现

心律不齐:患儿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部分患儿可表现为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头晕、晕厥等症状。

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患儿出现乏力、活动耐量下降、胸闷、气短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生长发育与全身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与先天性心脏病类似,后天性心脏病患儿也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消瘦等症状。

全身症状:长期的心脏病可能导致患儿体质虚弱,易出汗,面色苍白,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发烧等。

三、家长应关注的警示信号与应对措施

1.日常观察与记录

观察口唇颜色: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的口唇颜色,如有发紫或青紫现象,应及时就医检查。

记录生长发育情况: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记录生长发育曲线,如有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咨询。

注意日常表现:观察孩子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耐量下降、易疲劳、多汗、口周发青等症状,这些都是心脏病的警示信号。

2.及时就医与检查

定期体检: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疑似心脏病症状的患儿,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遵医嘱检查:如发现孩子有心脏杂音、口唇发紫等疑似心脏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

积极治疗:一旦确诊为心脏病,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性治疗等,以改善患儿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总之,儿童心脏病的症状与警示信号多种多样,家长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心脏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治疗,以确保患儿能够健康成长。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