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脑血管疾病的日常护理要点与误区解析

时间 :2024-08-02 作者 :王飞飞 来源: ​武城县郝王庄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围绕脑血管疾病的日常护理要点及常见误区进行详细解析,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脑血管疾病日常护理要点

(一)生活护理

1意识与反应监测: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反应迟钝等症状,家属和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肢体功能维护:对于肌肉控制功能障碍的患者,定期进行揉按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3安全环境营造: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刺激和噪音。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维持空气流通,防止交叉感染。

(二)饮食管理

1饮食结构优化:坚持清、易消化的饮食形式,严格控制钠盐、油脂、胆固醇等物质的日摄入量。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高蛋白食物摄入: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蛋类和瘦肉,有助于患者康复。但需注意,油腻食物如煎炸食品、高汤等应尽量避免,以防血脂升高。

3禁烟酒: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壁,增加患病风险。

(三)对症处理与病情监测

1关注血压水平: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确保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已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2功能损害关注:将护理重点放在患者病症所导致的功能损害上,如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方向判断等高级皮层功能出现障碍时,应及时复诊检查。

3情绪管理: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护理人员需及时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四)合理休息与适量运动

1急性期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4周,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对于谵妄、躁动的患者,可加装保护性床栏并适当约束。

2恢复期适量运动:恢复期患者应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

二、脑血管疾病日常护理常见误区

1.忽视基础疾病管理

部分脑血管病患者认为只要治疗好脑血管疾病即可,忽视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管理。实际上,这些基础疾病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长期坚持治疗和管理。

2.过度依赖药物而忽视生活方式调整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能控制病情,而忽视了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实际上,药物治疗只是控制病情的一部分,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锻炼同样重要。只有综合施策,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忽视情绪管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病情的康复。然而,部分患者和家属忽视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未能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因此,家属和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交流,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4.盲目追求“偏方”和“特效药”

目前尚无根治脑血管疾病的“偏方”和“特效药”。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患者急于康复的心理,宣传虚假疗效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患者和家属需保持理性头脑,不轻信广告宣传和他人推荐的非正规治疗手段。

5.忽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部分患者和家属认为康复训练只是简单的肢体活动或按摩等操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通过科学合理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增强。

综上所述,脑血管疾病的日常护理需要细致入微、全面周到。患者和家属需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和技能,避免陷入常见误区。同时,还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