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通过血液净化装置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的水分后,再将血液回输体内的过程,是尿毒症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血管通路是将血液引出并流回体内的工具,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主要血管通路之一,包括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catheter, NCC,临时导管)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catheter, TCC,长期导管)两类。
作为一名长期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透析导管的日常维护尤其重要,这样才能延长透析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下面就要打响我们尿毒症患者“生命线”的保卫战。
1、讲卫生
透析导管长期伴随,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衣物、管口敷料的清洁干燥,避免污渍、食物残渣等污染敷料,如果出现流汗,淋湿等情况,要及时使用干净毛巾擦拭,并且更换无菌敷料。患者可以家中准备一些单独包装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和医用胶带,请家属协助更换。更换时协助者首先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双手,患者平卧位躺在床上。协助者全面撕开无菌纱布外包装,单手捏住外包装纸和纱布,将纱布覆盖在导管出口,移开外包装纸,使用胶带固定。患者洗澡时可使用造瘘袋、保鲜
膜等覆盖导管周围,防止进水;若管口周围皮肤瘙痒,可洗净双手后,轻轻用手指敲打瘙痒部位禁止抓挠,并积极寻找瘙痒原因,若是因敷料、胶带过敏引起的瘙痒应换敷料和胶带材质,若因疾病引起的瘙痒应对症治疗、加强透析充分性等。
2、勤换药
透析导管主要是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的血管通路,专管专用,避免在抽血输液时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由专业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每次透析治疗时,医务人员会对导管进行全面评估和换药。患者应在透析治疗和操作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当患者导管出口出现红、肿、有分泌物、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等情况说明导管出口出现了感染,对此患者切勿大意、自己随意处理,应及时去医院,让医务人员进行消毒、换药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感染加重。一旦细菌进入血液,患者出现全身的血行感染如持续高热,会危急患者生命,必要时需拔出导管。
3、勿牵拉
透
析导管是在体外留有5-15厘米长的双腔管,建议患者穿宽松棉质衣服。若为颈部导管建议穿开衫上衣,在穿脱衣服的过程中要形成保护导管的习惯,避免牵拉导管导致导管脱出。睡觉时也要注意姿势,尽量选择平卧位或导管在上的侧卧位,防止导管受压扭曲变形等。在透析过程中,外露导管与血液透析管路相连接,患者应注意透析管路放置的位置,避免频繁更换体位,避免牵拉,也不要触动管路连接处,如发现连接松动、渗血、管路牵拉、打折等现象,应立即寻求医务人员帮助,切勿自己拧动、旋转管路等。在日常活动中,尽量减少置管侧肢体的剧烈活动,颈部导管应避免置管侧手臂上举、转臂运动,腿部导管避免置管处90°弯曲,如下蹲、高抬腿、久坐等。外露导管是由纱布包裹,胶带固定在身体上,大幅度的活动会造成导管的牵拉,继而使导管脱出体外。一旦出现导管脱出,要立即使用干净毛巾叠成厚方块,压迫导管置入血管的部位(如图所示:长期管压迫导管在血管出口的位置,临时管压迫导管在皮肤出口位置)火速来医院就诊。
4、远离利器
颈内导管距离头部较近,理发或者当出现不可避免的头发和胶带黏贴缠绕等现象时,使用剪刀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剪刀划伤导管导致导管破裂失血。一旦出现导管破裂,应立即反折导管破裂上方,防止继续大量失血并去医院就诊。
5、平衡饮食
透析长期导管的固定依靠隧道内cuff的嵌顿,导管患者应加强营养状况,促进cuff的嵌顿,同时也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宜选择食用优质高蛋白饮食,如鸡蛋清,牛奶等。此外,透析患者还应控制摄入的液体量,控制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假如您的干体重是70Kg,您的体重增长应控制在2.1-3.5Kg之间。同时也要限制钠、钾、磷的摄入,如高钠食物:食盐、酱制品、咸菜、薯片等,高钾食物:橙子、鲜枣、香蕉等,烹饪蔬菜时可用清水煮后再烹饪。高磷食物:动物内脏、坚果类、芝麻酱等。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热量,少油、禁烟。
6、合理用药
透析导管是人体血管的“外来物”,当导管置入血管后,人体凝血系统和溶血系统间的平衡被打破,易形成纤维蛋白鞘和血栓,继而出现导管功能不良,患者血液不能保证正常的流入和流出。对于患者而言,当发生导管功能不良时,不要紧张焦虑,可配合医务人员调整体位,或遵医嘱对导管进行溶栓处理。
透析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路,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做好日常维护,从而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后,送给大家一套顺口溜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透析导管的日常维护。
讲卫生,勤换药,勿牵拉,远离剪刀,出血脱落快压好。
重营养,不多油,不吸烟,合理用药,我的导管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