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人满为患,在诊治患儿的过程中,为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医生往往会向家长询问患儿有没有“蚕豆病”。那么,到底什么是“蚕豆病”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一、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医学上称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这种病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患者常因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而发病。
二、 “蚕豆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蚕豆病患者进食蚕豆或其制品后,常常会出现头晕、厌食、恶心,以及呕吐、疲乏、低热,这种情况一般可持续1-2天。紧接着就是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相关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尿呈浓茶色或者酱油色,同时个别孩子还会出现肝脾肿大。严重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重度贫血、休克等。
三、 蚕豆病的治疗措施
蚕豆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常呈自限性,即在没有发作的时候不需要特殊治疗。轻症的蚕豆病患者约一周左右症状可以逐渐改善而自愈,重症病例可有全身衰竭表现,表现为重度贫血、休克、急性肾衰竭等。
患者应立即停止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补充大量水分和维生素C等,有助于改善电解质失衡的情况。遵医嘱使用甲泼尼龙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细胞膜,防止红细胞出现进一步破坏。此外,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等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溶血反应。对于急性溶血和贫血严重的患者,输血或集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患者,可能需要反复输血,为避免发生第二次溶血,应对血液来源进行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快速筛查检查。同时应及时纠正酸中毒,这是抢救重症患者的关键措施。另外,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减少中毒现象。
四、 “蚕豆病”患者有哪些用药禁忌?
蚕豆病患者应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先咨询医生,了解药物是否适合蚕豆病患者使用。同时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蚕豆病患者的用药禁忌具体如下:
1、中药、中成药:珍珠、开口茶、金银花、川连、牛黄、腊梅花等药物进行入药,牛黄解毒丸、七厘散等中成药物。
2、抗疟疾类的药物:伯氨喹、喹啉等抗疟疾类的药物。
3、解热镇痛药物: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布洛芬、复方氨基比林、乙酰苯胺等可能会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4、抗菌药:如磺胺类、呋喃类等,可能会引起溶血反应,应避免使用。
5、其他禁用药物:甲基多巴、利眠宁、利福平、氯霉素、奎宁、大剂量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C等。
此外,慎用退烧药:奎尼丁、去痛片、左旋多巴、阿斯匹林、小儿退热栓等。
五、 “蚕豆病”患者怎样预防发病?
蚕豆病患者预防发病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1、禁食蚕豆及其制品:蚕豆病患者应完全禁食蚕豆及其制品,这是预防蚕豆病发作的基本措施。
2、避免接触蚕豆花粉:蚕豆病患者应避免接触蚕豆花粉,以防止过敏反应或引发疾病。
3、避免使用禁忌药物:蚕豆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抗疟药、抗菌药、解热镇痛药等禁忌药物,以防止引发溶血反应。
4、定期检查:蚕豆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5、注意饮食:蚕豆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等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6、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蚕豆病患者应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如烟雾、香水等刺激性气体,以防止引发过敏反应或加重病情。
7、注意保暖:蚕豆病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以免引发溶血反应。
8、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蚕豆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蚕豆病患者应遵循以上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的风险。同时,如有疑虑或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