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骨折后日常自我护理指南:促进愈合和预防并发症

时间 :2024-08-02 作者 :王翠 来源: 潍坊市中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折,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与不便,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骨折后的日常自我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后的自我护理要点,旨在帮助患者促进骨折愈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认识骨折与愈合过程

骨折,即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中断。根据骨折的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愈合过程可长可短,但大体上可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三个阶段。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自我护理的重要性。

二、遵循医嘱,规范治疗

1及时就医:骨折发生后,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骨折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等。

2严格遵循医嘱: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复查,不可擅自更改治疗方案或停止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二次损伤。

三、日常自我护理要点

1.休息与活动管理

1合理休息:骨折初期,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和促进愈合。休息时应选择舒适的体位,避免压迫患肢。

2适度活动: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医生会逐渐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这些锻炼旨在促进关节活动度恢复、增强肌肉力量,并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锻炼,避免过度或不足。

2.饮食调养与营养补充

1均衡饮食:骨折后,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愈合过程。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特别是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骨骼修复。

2适量补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排出。患者应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脱水。

3.皮肤与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对于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切口,患者应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消毒并更换敷料,以预防感染。

2观察变化: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异味等异常情况出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处理。

4.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1保持积极心态:骨折的恢复过程可能较为漫长且伴随疼痛,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并恢复健康。

2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病友交流分享经验感受,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并获得情感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5.预防并发症

1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通过定期翻身、进行踝泵运动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2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湿度,预防肺部感染。

3压疮: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更换体位并使用软垫等辅助工具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4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多喝水并定时排尿,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5)失用性骨质疏松:长期不活动会导致骨骼脱钙和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负重锻炼和日光浴等活动,促进骨骼健康。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1逐步增加活动量: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和医生的许可,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患肢的活动量和强度。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或复发。

2注意安全防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如穿防滑鞋、使用辅助工具等避免再次受伤或摔倒导致骨折复发或加重。

3定期复查:即使骨折已经愈合并进入康复期患者也应定期复查以了解骨骼健康状况和康复进展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如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

总之,骨折后的日常自我护理是骨折愈合和康复的关键。通过遵循医嘱、合理休息与活动、饮食调养、皮肤与伤口护理、心理调适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患者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耐心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希望本文能为骨折患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