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告别‘腿痛’,重拾活力!

时间 :2024-07-25 作者 :范鹏 来源: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而高效的治疗方式,正逐渐成为众多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福音。想象一下,曾经困扰您的“腿痛”问题,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术便能得到显著改善,让您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与自信。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操作流程、治疗优势以及适用范围,让您对这一神奇的医疗技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概述

1.1定义与原理

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作为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DSACTMRI等)的引导下,通过血管穿刺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和心脏冠状血管以外的其他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它利用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介入器材,以微创的方式解决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等问题,恢复血流供给,改善血液循环。

1.2发展历程

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医师Dotter首次开创了不用开刀的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方法。随后,随着双腔球囊导管等技术的发明和完善,这一领域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如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已经涵盖了从肢体动脉到大动脉、静脉乃至全身几乎所有血管的疾病治疗,其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操作流程

2.1术前准备

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患者需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患者需要签署手术同意书,了解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

2.2血管穿刺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等部位进行穿刺,将导管引入血管系统。这一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感染。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管穿刺的精确度和安全性不断提高,患者的痛苦也大大减轻。

2.3导管导航与治疗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将导管沿血管走行,逐渐接近病变部位。期间,医生需根据血管走行和病变情况,不断调整导管的位置和角度。到达病变部位后,医生会根据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动脉狭窄,可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对于静脉血栓,可进行导管溶栓或机械取栓等。

三、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优势

3.1创伤小,恢复快

相较于传统手术,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显著优势。由于手术切口小,患者所受的痛苦小,术后恢复时间也大大缩短。这对于需要快速恢复身体功能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3.2定位准确,疗效显著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能够准确找到病变部位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这种精准的治疗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少了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对于血管狭窄、闭塞等问题,介入手术往往能够迅速恢复血流供给,改善患者症状。

3.3可重复性强

由于介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且疗效显著,因此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对于需要多次治疗的患者来说,介入手术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四、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适用范围

4.1血管狭窄或闭塞

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肢体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介入手术,可以恢复血流供给,缓解患者症状。

4.2动脉瘤

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介入手术可以选用覆膜支架隔绝瘤体进行局部腔内血管成形术,同时保持血管管腔通畅,大大降低了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4.3血栓形成

对于静脉血栓等血栓形成性疾病,介入手术同样具有显著疗效。通过导管溶栓或机械取栓等方式,可以迅速清除血栓、恢复血流畅通。这对于预防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而高效的治疗方式,在解决外周血管疾病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精准的治疗手段、较小的创伤和较快的恢复速度,它让众多患者告别了“腿痛”的困扰,重拾了生活的活力与自信。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