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患有冠心病后极易出现心绞痛的情况,并且该病属于心脏病的一种类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肌出现暂时缺血缺氧的情况,进而出现前胸伴随压榨式疼痛的情况。为此临床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就对其做出具体阐述。
什么是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发作性的胸骨后疼痛,主要是因为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这种疾病经常在劳动力消耗增加的情况下出现,可能持续数分钟,但当患者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其症状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大部分患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其疼痛的频次、持续的时长、强度、种类和触发因素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该病的发病机制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存在部分闭塞,从而导致血流减少,当休息过程中并未出现该种症状,但是伴随劳动、情绪激动、寒冷以及饱食等状态,患者的心脏负荷开始出现急剧增加,在心率加快的情况下,患者的心肌张力、收缩力也开始增加,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这时患者的表现就可称为心绞痛。该病一般情况下常发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是受到劳累、情绪激动、感冒等因素影响,有可能引起冠心病,加之一些诱发因素的存在,在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快速升高下,极有可能诱发心绞痛。普遍情况下,冠状动脉固定位置上存在重度狭窄的情况,然后局部就会形成血栓,进而导致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心绞痛表现
在临床上,胸骨中下段或心前区经常会出现疼痛的典型症状,在压榨式、压迫式的感觉下会让人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较少群体会出现烧灼感;除以上区位出现疼痛感以外,还有可能在上肢、咽喉、腹部出现,少部分患者疼痛会处于左肩或左臂位置;在疼痛持续时间上,一般都是在10~15分钟;疼痛范围相当于手掌大小,但其确切的边界并不明确,因此很难确定具体的疼痛位置,只能描述一个大致的区域。当某个部位感到疼痛,那就不太可能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症状;当人们面临较大情绪波动或过度疲劳时,有可能导致出现冠心病。当人们在活动中也有可能出现该症状,但是在活动后并不会出现冠心病。当患者疼痛过程中伴随存在恶心、呕吐、大汗等情况时,应该格外注意,此时有可能出现了心肌梗死的情况。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法
1)积极控制存在的危险因素,当然这里所说的危险因素有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的控制、对冠心病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可选择的药物类型是: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等;选择硝酸酯类药物,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冠状动脉的血管;采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肌产生的好氧供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重构心脏。以上药物的使用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而言起到重要的作用。
2)如果患者血管狭窄情况非常严重,此时可采取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血管狭窄的情况。当患者存在病变的情况时,可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的症状时,可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立即休息,以此缓解身体的不适。但是如果采取这种干预方式后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几分钟又再次出现,此时就必须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注意之处
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接受治疗中首选方法是口服药物,为此需坚持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有活血化瘀中成药、扩张动脉药物等。
2)针对处于急性期的冠状综合征的患者而言,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做冠脉造影检查,结合实际病变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除此以外,还可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完成手术后依旧需要长期口服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虽然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最为重要的诱因就是不良生活习惯。基于此,应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治疗,纠正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