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下床活动,而使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发生萎缩、僵硬、失去弹性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甚至造成身体残障。因此,必须加强康复护理,其中功能锻炼是关键。
1、去除疼痛的刺激因素
1.1抬高肿胀部位,以助消除肿胀,减少疼痛
1.2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患者诉疼痛,首先应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引发的疼痛,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使用镇痛药物;查看石膏、牵引等有无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害,引发疼痛。
1.3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
1.4保持床单位平整,避免压疮形成。
1.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缓解咳嗽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妥善固定名类引流管,防止牵拉、扭曲伤口带来的疼痛。
1.6指导患者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眠暗示、想象等。
1.7主动、耐心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反应以减轻痛苦。
1.8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患者自己对疼痛的态度。
1.9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要动作轻柔,解释耐心,态度和。
2协助执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疼痛
2.1热疗对于痉肌肉能放松肌肉、消炎、止痛,炎症急性期过后有促进化脓的效果。
2.2冷疗对于急性疼痛有减轻炎症和镇痛效果,尤其是急性关节扭伤、肌肉拉伤。
2.3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减痛效果。
2.4深呼吸训练可达到放松效果,有助减轻疼痛,
2.5经皮电刺激,通过刺激粗纤维神经,抑制疼痛的传导;通过刺激传入纤维,改变疼痛的感受。
3正确而适当地使用镇静剂
3.1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2尝试以其他方法减少止痛剂使用的次数和剂量
3.3首选局部涂抹止痛药,既可减轻肌肉、关节的疼痛,又可减少全身副作
用。
4防范疼痛并发症
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下床活动,而使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发生萎缩、僵硬、失去弹性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甚至造成身体残障。因此,必须加强康复护理,其中功能锻炼是关键。
在护理中应帮助患者做到:
(1)患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各个轴位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辅助力。上肢应注意肩外展、外旋及掌指关节屈曲,下肢应注意踝关节的背屈。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关节的挛缩。
(2)骨复位基本稳定、肌肉组织基本愈合时,进行固定部位的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失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靠近,有利于骨折愈合。
(3)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较显著的关节功能障碍。为减轻障碍程度,在固定2~3周后,如有可能,应每日短时间取下固定物,做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固定。这样可促使关节软骨的修复并使关节面有较好的塑形,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粘连。
(4)对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并鼓励患者尽早起床。必须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并发症。
5支具的使用
骨、关节、肌肉疾病影响功能时常要用支具,使用中注意:卧床后即应去除支具与皮肤间需要合适柔软的衬垫,衬垫应保存清洁、干燥。
6保持关节肌肉的功能,防止畸形和萎缩,如使用牵引、石固定,应按常规护理。
7促进疼痛治疗的措施
7.1更新疼痛的观念及患者对麻醉药的认识,进行全民宣传教育,提倡无痛观念,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
7.2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主诉疼痛就说明他有疼痛,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帮患者克服疼痛。
7.3加强疼痛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