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孩子们稚嫩的身体往往难以抵挡酷暑的侵袭,容易出现突发高热的症状,无疑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不仅会削弱孩子的体能,影响其日常活动和休息,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健康问题,如抽搐、昏迷、脱水甚至更严重的状况。因此,如何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有效地进行小儿高热护理,成为了每位家长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妙招,助您轻松应对孩子的高热问题。
1. 了解小儿高热的原因
小儿高热是一种常见儿科急症,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比较差,且汗腺未发育完全,其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因此发生高热的风险比较大。当小儿腋温到达39.1℃~40℃,则为高热,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怕冷、食欲不振、腹泻、精神萎靡等症状。小儿高热为儿科较为常见的症状,能提高人体免疫反应水平,是人体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但是高热持续时间过久,可能导致患儿脱水、惊厥、休克、脑水肿等,使病情加重。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小儿高热,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如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等。手术创伤后吸收热、过敏反应、衣物包裹太多,也可造成小儿高热。小儿高热的治疗目的为降温,除物理、药物等治疗方法外,合理、科学的护理也十分重要。
2. 保持室内通风与适宜温度
由于小孩子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儿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等来调节室温,室内最适温度为18℃~22℃。避免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孩子进出房间时因温差骤变而加重病情。另外,空调的滤网应定期清洗,防止霉菌和细菌滋生,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3. 物理降温
小儿高热初起,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降温。如用冰帽或冰袋冷敷头部、在四肢大血管处用酒精擦浴,以促进散热等,也可将患儿置于较低的环境温度中,加强空气流通,以增加对流散热。若病情加重或持续不减,或出现危及症状,应及时到院就诊。
4. 合理饮食
小儿高热时忌食热量高的食物,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喝温开水、鲜果汁、西瓜汁等,汗多时应适当补充盐分。对于较小患儿,如能进食,应当及时母乳喂养。饮食调理患儿应食用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切不可暴饮暴食。少量多次饮水,以温开水为宜,每日进水量不少于生理需要量。
5. 穿着透气舒适的衣服
在孩子高热期间,家长还应该选择透气舒适的宽松衣服给孩子穿,应优先选用具有吸汗性和透气性的棉质材料,帮助孩子的皮肤保持干爽舒适。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身体散热,从而降低体温,减轻由高热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孩子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如出汗过多应温水擦浴后及时更换衣裤。
6. 适当使用退烧药物
当孩子出现高热且伴有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家长则需要适当使用退烧药物帮助孩子进行降温。但需注意的是,在使用退烧药物时应先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切勿随意增加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此外,若孩子对某种退烧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用药,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7. 观察病情及时就医
除了以上几点外,在孩子的高热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肤色、肢体活动、大小便等情况,尤其注意有无惊厥先兆、面色是否苍白、四肢是否厥冷等循环衰竭症状。有惊厥病史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床上避免有硬物,床边设防护床档。若高热持续不退、精神状态不佳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抽搐、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8、预防
对于小儿高热的预防,需要从调整生活起居入手。同时,除了高热本身,还应预防小儿高热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平时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室内通风,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麻疹、菌痢等疾病发生。有小儿惊厥病史或有惊厥家族史者,体温高于正常即需要处理,尽量避免出现高热情况。家有小孩要常备有体温计和退烧药。
总之,小儿高热护理需要家长们细心观察、正确护理,科学应对。通过以上几点的学习相信家长们一定能够轻松应对孩子的高热问题,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