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应对策略

时间 :2024-07-15 作者 :李群 来源: 淄博万杰肿瘤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并非没有风险,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就是其中一种潜在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顾名思义,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液凝块,它可能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进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卧床休息以及可能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得他们面临更高的DVT风险。这种并发症不仅会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移动,导致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肺栓塞。因此,对于术后患者来说,了解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应对策略至关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DVT的发生概率;而一旦疑似出现DVT症状,及时识别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f1aaf54519b31c1a_html_3bbe56480d210b4a

1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1、基础预防

基础预防主要聚焦于改善生活方式和手术中的一些基本操作,以降低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多包括以下措施:

戒烟、禁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戒烟禁酒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控制血糖、血脂:高血糖和高血脂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

规范使用止血带:在手术过程中,应规范使用止血带,避免长时间阻断血流。

抬高患肢:术后应适当抬高患肢,有助于改善静脉回流,减少静脉淤滞。

深呼吸及咳嗽动作: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动作,以增加胸腔内压力,促进静脉回流。

2、物理预防:物理预防主要利用一些机械装置来辅助预防DVT,常见的方法包括:

足底静脉泵:这是一种间歇充气的加压装置,可以通过周期性的充气和放气,模拟人行走时的肌肉收缩,从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类似于足底静脉泵,通过周期性的加压和减压,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梯度压力弹力袜:这种袜子可以提供渐进性的压力,从脚部到腿部逐渐减小,从而帮助增加静脉回流,减少静脉淤滞。

3、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是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

低分子肝素:这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栓形成。

华法林:这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可以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起到抗凝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起效较慢,通常需要与其他抗凝药物联合使用。

在使用药物预防时,需要严格遵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对于高龄患者或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药物预防。

2、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对策略

如果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

药物治疗: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常规采用抗凝药物治疗,如肝素或华法林等。这些药物可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生长,并帮助身体溶解已有的血栓。

导管溶栓或手术治疗:该方案是针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治疗手段。导管溶栓治疗是一种较为成熟且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在这种治疗中,医生会利用溶栓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血栓中。这种方法对患者损伤小,溶栓药物用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基本没有副作用,被医学界广泛认可。其显著疗效表现在,经过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后,患病部位的肿胀可以迅速消退,血管再次流通的比例也相当高。当导管溶栓效果不佳或病情紧急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包括血栓清除术,如手术取栓等。然而,手术治疗通常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并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且血栓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股青(白)肿等严重情况,或有抗凝、溶栓禁忌证的患者。

总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应对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预防方面,早期活动、合理饮食、穿着弹力袜和药物预防是有效的措施;在应对方面,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外科手术是常见的策略。但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决定。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