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心慌、胸闷、气短……小心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时间 :2024-07-15 作者 :郭艳 来源: ​荣成市埠柳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心脏突然剧烈跳动,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呼吸困难,难以喘息;平躺时感觉气不够用,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很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风险。

1.认识心脏的“求救信号”

心脏,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泵血,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当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我们称之为“心脏的求救信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心慌:指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感觉心脏在“乱跳”,医学上称为“心悸”。常见的诱因包括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量咖啡因摄入等,但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先兆。

胸闷:指胸部有压迫感、紧缩感或窒息感,深呼吸也难以缓解。除了心脏问题,胸闷也可能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有关,需要仔细鉴别。

气短:指呼吸费力,感觉吸不到足够的空气,医学上称为“呼吸困难”。常见于心肺功能异常,例如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

胸痛:尤其是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性疼痛、伴随濒死感,需要高度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绞痛、心肌梗死)。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乏力、头晕、脸色苍白、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出现上述症状的人都有心脏问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2.哪些心脏疾病会发出“求救信号”?

心脏疾病种类繁多,不同疾病的表现也有所差异,但很多心脏疾病在早期都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例如:

冠心病: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肌供血,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慌、胸闷、气短,甚至胸痛等症状。

心律失常:心脏跳动失去正常规律,过快、过慢或不规则,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慌、胸闷、气短,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

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无法满足身体需要,导致血液淤积在肺部或其他器官,引起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心肌病: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扩大或肥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引起心慌、胸闷、气短,甚至心力衰竭。

瓣膜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

3.“求救信号”响起,该如何应对?

当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切勿掉以轻心,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冷静,立即休息:停止一切活动,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放松心情,深呼吸。

寻求帮助: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向周围的人求助。

如果出现意识模糊、昏厥等情况,旁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说明情况,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有经验的人员可以尝试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4.呵护心脏,从点滴做起

预防胜于治疗,保护心脏健康,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多吃水果蔬菜,控制体重,避免高油、高糖、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积极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尽早戒烟,并控制饮酒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心脏的自我修复。

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更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5.结语

心慌、胸闷、气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关注心脏健康,从重视每一个细微的信号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的“生命发动机”,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