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关于针灸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什么时候可以灸?

时间 :2024-07-13 作者 :刘军 来源: 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黄帝内经》等古籍详细记载了针灸的理论与应用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定位及气血调节等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科技的进步,针灸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认可,并被纳入多国的医疗体系,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替代医学手段在缓解疼痛、调节内脏功能、促进康复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灸的基本原理是?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这些经络网络遍布全身,连接脏腑、经筋、皮部,承担着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抗御外邪的重要功能。气血理论指出,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为滋养全身的物质基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针灸通过多种方式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腧穴,调节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的目的。例如当针刺入腧穴时,通过机械性刺激激发局部皮肤、肌肉及神经末梢的感受器,产生生物电反应。这些反应通过神经传导路径,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从而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

针灸的分类与适用范围?

作为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针灸主要分为针刺和艾灸两大类。针刺疗法通过不锈钢针具刺入腧穴,以调节经络气血,适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如头痛、腰痛、关节痛等,同时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例如中风后遗症、面瘫、失眠、抑郁症等,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胃炎、便秘、腹泻等。艾灸疗法通过点燃艾绒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腧穴或病变部位熏灼,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痛症、虚寒体质患者,例如风寒感冒、关节炎、月经不调、慢性支气管炎等。除上述外,针灸同样适应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例如免疫力低下、疲劳综合征、焦虑状态等,具体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不同针灸疗法,整体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促进身心健康。

针灸的最佳治疗时间?

通过合理选择针灸治疗的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达到预防、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1.季节与气候针灸的最佳治疗时间与季节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在春季和夏季,人体的阳气上升,气血运行较为旺盛,此时进行针灸治疗,可以顺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效果更为显著。特别是在春季,适宜治疗与肝气相关的疾病,例如肝郁气滞、抑郁症等。而在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针灸有助于疏通经络、宣散风热,对于治疗热性病症如湿热、暑热感冒等有明显疗效。

2.日间时辰日间的时辰对针灸疗效亦有重要影响。按照中医学“子午流注”理论,不同时间段内,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旺盛于不同经脉。例如,上午的九点到十一点为脾经当令,此时针灸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疾病。而下午的一点到三点为小肠经当令,针灸此时有助于调节小肠功能,缓解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晚上七点到九点为心包经当令,针灸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失眠、心悸等心系病症。

3.特殊生理状态在特定生理状态下,针灸的治疗时间也有讲究。对于女性而言,月经期、孕期和产后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时机。月经期针灸可以调经止痛、缓解经前综合症;但是,孕期针灸需要谨慎,对于存在妊娠反应、安胎保胎需求的产妇可以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而对于老年人,选在体力较好、精神状态较佳的时间段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调理作用,改善老年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

结束语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具有显著的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增强免疫等多重益处,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然而,针灸亦有其局限性,需注意禁忌症,如孕妇特定部位禁针、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等。为了确保疗效与安全,建议患者在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针灸师进行治疗,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不良反应,进而更好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