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小异物 大凶险”----警惕气管、支气管异物

时间 :2024-07-12 作者 :韩毅 来源:合浦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呼吸科最常见的临床急诊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严重时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尤其以1~3岁多见,约占80%。老年人及昏迷患者由于咽反射迟钝,也易产生误吸;偶见于健康成年人。

气管、支气管异物指各种原因经口误将异物吸入支气管内堵塞气道造成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的急症。气道堵塞后根据堵塞部位、堵塞程度、堵塞发展的速度及患者心肺功能等因素,患者可出现剧烈呛咳、脸憋得青紫、无法呼吸等紧急又危险的情况,若不在短时间内解除气道阻塞可因缺氧而死亡。根据异物来源,有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两类。前者为呼吸道内的假膜、血块、干痂、干酪样坏死物等;后者为花生、瓜子、笔帽、铁钉、小玩具等。异物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与以下情形有关:

1.幼儿口含异物(或食物)哭、笑、嬉戏过程中容易发生误吸;走路不稳、易跌倒,此时口内若有食物或异物,也容易造成误吸。加之幼儿喉的防御反射功能差,保护作用不健全,以及幼儿磨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差,不能嚼碎较硬食品,都是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异物的原因。

2.全麻、昏迷、酒醉等状态的患者或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不全,咽反射减弱,易将口咽部异物,如义齿等误吸人呼吸道,呕吐物清除不及时,也可吸入气管内。

3.部分健康成年人由于职业工作习惯,喜将针、钉及扣等含于口中,遇有外来刺激或突然说话时可不慎发生误吸。

4.长期食管内存留的尖锐异物突人气管内,也可能形成气管食管瘘及气管异物。

5.精神病患者或企图自杀者的主动行为。

临床表现:

  异物进入下呼吸道的当时有剧烈咳嗽,以后常有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故易于误诊。由于异物性质、存留部位及形状不同,症状也各异,现分述如下:

1.气管异物 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

2.支气管异物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由于不同种类异物可以出现不同症状。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米、豆类,因含有游离脂酸、油酸,对粘膜刺激较大,常出现高热、咳嗽、咯脓痰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若为金属异物,对局部刺激较小,如不发生阻塞,可存留在支气管中数月而无症状。

疑似支气管异物坠积后,如何进行有效地检查?

首先,建议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检查,初筛有无异物坠积在气道、支气管,但需要关注的非金属异物胸部CT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可以通过气道将异物取出,操作简单。支气管镜检查尤其适用于非金属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最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局部麻醉可以顺利的摘取支气管异物,但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耐受力较差的人群、异物坠积时间过长,异物不规则且带有棱角容易造成气道出血、气胸的情况,可以通过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气管镜操作可以使患者减少恐惧及治疗的不适,降低气道出血及气胸的发生,更高效更安全的将异物摘取。

预防措施:

1.最好不要给五岁以下儿童吃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吃西瓜时可先去掉瓜子,再进食。进食中避免谈笑、哭闹或打骂小儿。要改掉边走边玩边进食的不良习惯,以免一旦跌倒后啼哭,将口中食物吸入下呼吸道。

2.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孩子玩,吃前大人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 

3.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小块再吃;有的家长对拒服药物的孩子,采取捏着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捏住鼻子,幼儿用口喘气,极易将药水吸入气道。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

4.教育儿童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口中,发现儿童口中含有东西时要及时设法取出。但切不可强行夺取,以免哭闹后吸入。

5.成年人应改掉工作时把针、钉等物咬在嘴里的习惯,以防发生意外。对于昏迷或全麻后未清醒的病人,要细心护理,预先取下已摇动的假牙,呕吐时,头应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