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该病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不具备传染性,需要去专业儿科进行就诊治疗。那么新生儿黄疸有哪些分类?分别有哪些表现?
1.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1.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身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所诱发的生理现象,胎儿期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之后血氧分压增高,这样就会使身体内的红细胞受到破坏,胆红素的形成就会增多。还有新生儿期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能力较差、肠肝循环等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多而发生黄疸,由于这是暂时性的,所以称为生理性黄疸。
1.2.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自身胆红素代谢的某个环节出现异常,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可通过黄疸出现时间诊断是否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具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特点,其中它的出现时间非常的早,常常在孩子出生后的24个小时内产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程度一般比较严重,经过检查可以发现血清胆红素大于205~257umol/L,黄疸的进展速度是比较快的,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的量超过了85umol/L。一般患者的手心和脚心会有明显的发黄情况,眼球也有发黄的症状。
1.3. 母乳性黄疸
母乳里含有很多的孕二醇成分,这成分会抑制新生儿肝脏当中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得血液当中的胆红素无法及时的代谢和排泄,浓度大大增加,进而导致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表现为新生儿出生3~5天以后出现皮肤发黄,2周左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若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在72小时后明显消退;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或可延续4~12周方消退。
2. 新生儿黄疸诊断方法
2.1看症状表现
①看新生儿的皮肤。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来判断其是否患有黄疸。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皮肤是白嫩红润的,出生几天之后会有点黄,这是正常的现象,多半都是生理性的黄疸。但如果说宝宝的皮肤颜色很黄,明显就能够看出来,说明黄疸比较严重,很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②看新生儿的食欲。新生儿患上黄疸之后,食欲通常会变差,如果说新生儿皮肤出现了明显的发黄现象,而且不喜欢吃奶,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黄疸。若是黄疸比较轻,可以多喝些水去黄,若是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③看黄疸消退的时间。看黄疸消退的时间也能够对新生儿黄疸做出诊断,如果说是生理性的黄疸,在出生后的2~3天内出现,4~5天的时候会达到高峰期,一周左右会慢慢的消退,一直到完全消失。但如果是病理性的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持续二周以上都不消退。
2.2看检查结果
①胆红素检测。胆红素检测是确诊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指标,可以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比较准确,也可以给新生儿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②其他辅助检查,比如肝功能检查、超声B超检查等。
3. 治疗与护理
3.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治疗,当刚刚出生的孩子出现了生理性的黄疸症状时,可以多喝一点糖水。糖水里面所含有的糖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孩子身体内的胆红素生成,所以可以有效的帮助黄疸消退。也可以在晴天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多晒晒太阳,通过阳光的照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黄疸的症状,一般1-2周生理性黄疸就会消退。
3.2病理性黄疸
需到儿科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口服药或照蓝光治疗。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为简便、快速的方法。通过蓝光照射产生的特殊光束将患儿体内过高的胆红素氧化,降低血液中非结合性胆红素的浓度,促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对于症状表现比较严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蓝光照射等方法病症并没有得到及时改善,可以通过换血疗法快速降低非结合性胆红素的浓度,以避免出现胆红素脑病。
结语: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喂养和精神状态,因此需要根据黄疸类型的不同接受更加科学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