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饮食管理与血糖监测

时间 :2024-07-04 作者 :丁德娟 来源: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富春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一、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注意事项

1.运动前评估: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糖控制情况、心血管功能、足部状况、视网膜病变等,以确定适合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2.控制血糖:运动前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如果血糖过高(超过16.7mmol/L)或过低(低于3.9mmol/L),应先调整血糖再运动。

3.选择合适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对抗性运动。

4.运动时间:一般在饭后1- 2 小时开始运动较为适宜,避免空腹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

5.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可分5天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

6.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

7.注意足部保护:穿着舒适、合脚的运动鞋,运动前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水泡等。

8.携带应急物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症状。

9.监测血糖:运动前后及运动过程中(如运动时间较长)应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

10.注意天气和环境:避免在高温、寒冷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运动,选择安全、平坦、通风良好的运动场所。

11.运动中不适的处理:如果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12.特殊情况:如果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如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足部溃疡、未控制的高血压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运动计划。

二.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饮食方面注意事项

1.控制总热量: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活动水平、年龄、性别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以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2.均衡饮食:保证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

3.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和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4.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豆类等,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糖果、甜饮料等的摄入。

5.控制主食量:根据运动量适当调整主食量,运动量大时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小时则减少。

6.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7.适量摄入蛋白质: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瘦肉、豆类和低脂奶制品。

8.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9.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数(GI):选择低GI的食物,如苹果、梨、荞麦、燕麦等,避免高GI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西瓜等。

10.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食盐、酱油、咸菜等高盐食物的摄入,预防高血压。

11.避免饮酒:酒精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增加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风险。

12.运动前后的饮食调整:运动前1- 2 小时适当进食,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进食。

三.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监测血糖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血糖仪:选择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的血糖仪,并确保血糖仪和试纸在有效期内。

2.确定监测时间点:

运动前:一般在运动前30分钟左右测量血糖,了解血糖起始水平。

运动中:如果运动时间较长(超过1小时),建议每30分钟监测一次血糖。

运动后:在运动结束后的15- 30 分钟内测量血糖,观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3.正确采集血样:按照血糖仪的使用说明,用酒精消毒手指,待酒精干燥后,使用采血针轻轻刺破手指侧面,获取足够的血样进行检测。

4.记录血糖值:将每次测量的血糖值记录在血糖监测日记中,包括测量时间、血糖值、运动类型、运动时间等信息。

5.分析血糖变化: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如果血糖过低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补充糖分或暂停运动。

6.调整运动和治疗方案:根据长期的血糖监测数据,与医生沟通,调整运动计划(如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治疗方案(如药物剂量、饮食控制),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总之,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受个体化因素的影响,因此监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点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冷汗等突发低血糖症状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