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一文读懂:什么是射频消融?

时间 :2024-07-03 作者 :刘文斌 来源: 宁津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射频消融是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简称,是通过心脏的电生理技术。在心内标侧定位后,将导管电极置于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灶处或异常传导进入区域,应用射频电流的方法,使该区域的心肌坏死或损害,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射频消融术的利包括适用人群广、副作用小、恢复时间短等,弊包括发热、肝区疼痛、肝功酶短暂升高等

一、发展历史

1990年由意大利学者Rossi首先提出采用间质性热疗经皮消融肝脏肿瘤的可能性,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电极针消灭肝脏内的肿瘤病灶具有可行性。1992年,McGahan等以单极射频针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猪肝脏进行试验,5周后,通过B超及剖腹检查结果均发现,单次RFA(射频消融)所致肝组织完全坏死范围为1cm×2cm,且未发现任何并发症,从而为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ossi等首先报道将射频消融成功用于临床肝癌的治疗。此后,射频消融逐渐成为肝癌常用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

而国内应用射频治疗肝癌始于90年代末,工作开展之初,医师对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缺乏充分的了解,对适应证的选择倾向于谨慎,通常是选择较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之后随着国内有关单位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经验的不断积累,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提高,即使对于一些既往认为不适宜行射频消融的肝癌病例,如肝顶部肝癌,通过单肺通气的办法,也能够安全有效地施行消融。因而,射频消融的优点被逐步认识和接受。国外多个临床随机试验结果均证实,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因素,射频消融优于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等方法,是首选的肝癌局部治疗手段。

二、适应症

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快速心室率;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呈发作反复性,或合并有心动过速心肌病,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典型房颤

4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非典型房颤

5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

6发作频繁和/或症状重、药物预防发作效果差的心肌梗死后室速。

7心律失常

8肝脏恶性肿瘤

9治疗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

三、射频消融是如何进行的

首先经过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和双侧股静脉送入心导管电极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所需消融的病灶所在的部位。然后选用特制的大头消融导管到达病灶部位,短时间内发射射频电流,电流功率一般为2030瓦,射频电流接触到心肌组织后产生局部的相对高温,从而使局部心肌组织干燥坏死,坏死的心肌组织不再起到传导电信号作用,因而心律失常得以根治。射频电流对心肌局部造成损伤非常局限,约34毫米直径范围及深度,不会影响心脏功能。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消融成功即结束手术。手术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病人在整个手术中都是清醒的,随时可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医生。手术完成后,大部分病人在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一般两到三天就可以出院。

四、利与弊

利:1、适用人群广:射频消融术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的耐受性要求较低,大部分人群一般都适合做。

2、副作用小:射频消融术一般是做局部麻醉,在做手术过程中病人属于清醒状态中,对身体的副作用比较小。

3、恢复时间短:射频消融术会在局部皮肤有一个比较小的创口,在3天到7天左右会恢复。

1、发热: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处理,会导致体内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发热。

2、肝区疼痛:做手术过程中会导致肝膜部位损伤,引起疼痛。

3、肝功能酶短暂升高:操作过程中会导致肝细胞坏死,造成肝功能逐渐增高

射频消融技术主要依靠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频治疗仪,治疗机理主要为热效应。当射频电流流经人体组织时,因电磁场的快速变化使组织内带极性的水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量(即内生热效应),致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脱落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