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医学领域,心衰是医生研究时间较长的课题,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很多患者都会出现了心衰,需要和心衰作斗争。但是,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心衰,并没有过深入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心衰呢?心衰有哪些原因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心衰?
在人体中,心脏是极其重要的器官,心脏的泵血功能也能够为其他器官或组织提供新鲜血液。心衰在医学领域上的全称为心力衰竭,具体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存在异常,心脏无法像平时一样向其他组织或器官提供足够的血液供给,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心衰的发作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高的患者发作心衰的风险越高。同时,心衰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约半数患者会在五年内死亡,而重症心衰患者可能会在一年内死亡。
心衰有哪些类型?
一般来说,根据心衰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心衰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左心衰、右心衰以及全心衰。其中,左心衰是指患者向其他器官输送血液的能力有所减退,而右心衰是指其他器官向心脏的输血功能有所减退。无论患者属于左心衰还是右心衰,心脏整体也会逐渐受损,如果没有良好的治疗措施干预,可能发展为全心衰,此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根据心衰发作的缓急程度不同,还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其中,急性心衰患者的起病较为急促,病情发展较快,症状较为严重,可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慢性心衰患者的起病较为迟缓,病情发展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多数患者会伴随心脏肥厚或心脏扩大。
心衰有哪些病因?
心衰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而以下三种情况都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心衰,包括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以及心室前负荷不足。
1. 心肌病变
在心衰的病因中,心肌病变占据了重要一部分因素,由于心肌系统存在病变引起损害,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从而导致心力衰竭。一般来说,心肌病变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继发性心肌损害以及原发性心肌损害,二者都可能会给患者心肌系统造成损伤。其中,原发性心肌损害是指患者的病变部位处于心肌处,直接影响到心肌功能,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的心肌免疫性反应,以及炎症、遗传病等疾病对心肌造成的损害。继发性心肌损害是指患者的病变部位不在心肌处,但是会对心肌系统造成一定损害,包括心肌毒性药物损害、结缔组织病、系统性浸润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这些疾病都可能会损害患者的心肌系统,引起心力衰竭。
2. 心脏负荷过重
心脏负荷过重可能会导致心肌或心脏将自己的结构改变,去满足身体各个组织的血液需求,这属于心脏代偿能力的体现,但并不是长久之计。久而久之,心脏和心肌的代偿能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引起心力衰竭。一般来说,心脏负荷过重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压力负荷过大以及容量负荷过大,二者都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其中,压力负荷过大是指由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高血压等疾病的影响,心肌会受到比正常情况下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容量负荷过大是指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贫血、先天性血管病以及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等因素,导致心肌需要负荷更大的容量。
3. 心室前负荷不足
心室前负荷不足也是引起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室前负荷不足。比如,如果患者存在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包病、心脏压塞、二尖瓣狭窄等疾病,心室前的负荷不足,久而久之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心力衰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诱发因素都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风险,包括呼吸道感染导致肺循环淤血、全身血液容量增加导致压力负荷过大等等。
以上就是心衰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