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对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通常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导致的。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糖尿病足的病因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这些病变包括感觉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运动神经病变,它们共同作用于足部,引起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
二、糖尿病足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
1.患肢皮肤干而无汗,呈现袜套样改变,即感觉异常通常从远端开始,逐步向近端发展。
2.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
3.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足内在肌萎缩,出现爪状趾、锤状趾、扁平足等足部畸形。
2. 缺血引起的症状:
1.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
2.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
3.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出现疼痛,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时又出现。
4.静息痛,即患者在非运动状态下出现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
3. 溃疡和坏疽:
1.溃疡多发生在重度缺血情况下,最常见部位为足跟及第1、第5跖骨。
2.坏疽最早发生的部位为足趾,并可逐步向近端延伸,重症者甚至可累及踝关节以上水平。
3.坏疽是糖尿病足重度缺血和神经损伤的严重结果,常危及患者生命并影响重要脏器功能。
4. 下肢感觉异常:
1.皮肤感觉异常是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肢麻木感和不规则刺痛感,夜间更为多见。
2.同时可伴有下肢皮肤温觉、触觉、深部震动觉不同程度减退。
5. 皮肤营养性改变:
1.主要表现为下肢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层减少,皮肤色素沉积。
6. 早期预警信号:
1.糖尿病足0级表现为糖尿病足病畸形和足部异常,如拇外翻,在穿鞋时尤其是较紧的鞋容易反复摩擦造成损伤。
2.锤状趾,穿较紧的鞋时,也会进行不断的摩擦而造成足部溃疡。
7.特殊症状:
1.“无痛足”:由于糖尿病足会损害患者的脚部神经,因此患者可能难以感受到割伤等疼痛,从而易造成深度感染,加重糖尿病足的症状及病情。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
1.控制血糖:
1.糖尿病足的防治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空腹血糖值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
2.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2.注意足部卫生:
1.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泡脚后轻轻擦干,特别是脚趾间的皮肤。
2.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涤剂。
3.修剪趾甲时要小心,避免剪伤皮肤。
4.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穿高跟鞋或赤脚走路。
3.足部护理:
1.每天检查足部,注意是否有红肿、疼痛、水疱、溃疡等异常情况。
2.使用保湿霜涂抹足部皮肤,防止皮肤干燥开裂。
3.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加重足部负担。
4.合理饮食与运动:
1.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低脂、少盐、少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控制血糖。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或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有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控制感染等。
2.清创处理:
1.对于足部溃疡或感染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清创处理。这包括去除坏死组织、清洗伤口、引流脓液等步骤。清创处理有助于减轻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3.物理治疗:
1.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4.手术治疗:
1.当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效时,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血管重建术、截肢术等。血管重建术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截肢术则用于去除坏死组织或感染严重的部位。
五、总结
糖尿病足的防治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控制血糖、注意足部卫生、合理饮食与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