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医骨科临床对运动损伤的独特见解

时间 :2024-06-21 作者 :卢安全 来源:泗水县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当今社会,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伴随着运动的普及,运动损伤也日益常见。中医骨科临床对于运动损伤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为患者提供了不同于传统西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当发生运动损伤时,不仅仅是局部组织受到破坏,还可能导致全身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问题。因此,中医治疗运动损伤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标本兼治。

从病因病机来看,中医将运动损伤主要归结为外力损伤、劳倦损伤和外感六淫等因素。外力损伤如跌打扭伤、撞伤等,直接导致局部筋骨皮肉受损;劳倦损伤则是由于过度运动或长期姿势不良等导致肌肉、筋骨劳损;外感六淫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也可能侵袭人体,加重损伤部位的症状。在诊断方面,中医骨科除了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外,还特别注重对损伤局部的触诊。通过触摸损伤部位的形态、质地、压痛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同时,中医还会结合患者的整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病情。

对于运动损伤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首先是中药治疗,根据损伤的不同阶段和表现,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等功效的中药进行内服或外用。例如,在损伤早期,常用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在损伤后期,多用杜仲、牛膝、续断等补肝肾、强筋骨药。此外,中药外治如敷贴、熏洗等也能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针灸也是中医治疗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疼痛、促进恢复。例如,对于急性扭伤,针刺阿是穴(痛点)、血海、委中等穴位往往能迅速止痛;对于慢性损伤,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则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推拿按摩在中医骨科临床中也应用广泛。它可以通过手法作用于损伤部位及周围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损伤修复。同时,推拿按摩还能调整关节的位置和活动度,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除了治疗,中医还强调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中医骨科临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强调未病先防的理念。注重日常的养生保健,如保持规律作息、饮食均衡,使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增强体质和抵抗力,降低损伤发生的风险。重视运动前的准备。在进行运动之前,会建议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让身体各部位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强度和动作,提升灵活性和协调性,减少因突然运动而导致的损伤。对于容易受伤的部位,会给予特别关注和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在运动中佩戴合适的护具等。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于体质较弱或有既往损伤史的人,会给予更细致的预防建议和运动规划,避免损伤的再次发生。中医倡导顺应四时变化进行运动和防护。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调整运动的时间、强度和方式,使身体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运动损伤。中医骨科临床通过综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以保障人们在运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骨科临床对运动损伤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它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不仅注重损伤局部的修复,还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与西医治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运动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未来,随着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中医骨科在运动损伤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运动保驾护航。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中医的优势,将其与西医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运动损伤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我们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损伤,让运动更加安全、有效。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运动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实现健康与活力的完美结合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