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得过痛风的患者,都会对那种难以言喻的疼痛印象深刻。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常常令患者苦不堪言,但大多时候由于缺乏对痛风的认知,初期发作时并未在意,从而导致疾病越来越严重。所以说对于痛风的深入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发现其致病因素才能从根源解决,远离痛风。
首先要了解,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跟腱等处。这一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因素容易导致痛风的病发呢?
1,过量饮酒:乙醇导致血尿酸突然升高而诱发痛风发作,无论是白酒、啤酒、黄酒还是洋酒都一样。乙醇代谢使血乳酸浓度升高,而乳酸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致血尿酸浓度升高;促进嘌呤代谢加速而使血尿酸浓度快速升高。
2,暴饮暴食: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高嘌呤食物,比如肝、肾等动物内脏,海鲜、牛羊肉等肉食,可使血尿酸快速升高。此外,食物的加工方式也影响嘌呤的摄入量,肉汤中嘌呤含量远远大于肉食本身的嘌呤含量,所以,羊杂汤、涮锅汤等汤类是高危食品,痛风患者尽量少食汤类食品。
3,着凉:关节着凉,比如冬天未保暖夏天吹空调等,关节局部温度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容易在关节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而诱发痛风。醉酒后着凉是痛风发作的最常见诱因。
4,关节损伤:剧烈运动、走路过多等导致下肢关节慢性损伤,关节液中白细胞增多,尿酸刺激白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而导致无菌性炎症发作,诱发痛风。
5,疲劳及作息紊乱:疲劳和作息紊乱导致机体能量大量消耗,代谢废物堆积,干扰了尿酸的排泄而诱发痛风发作。
如果你也是拥有以上几种不良习惯的高危人群,那么在出现相关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临床上关于痛风的诊断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泌尿系超声检查等。如果为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则推荐尽早使用药物终止急性发作,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而当急性期控制后,痛风的管理主要包括降尿酸治疗和优化生活方式两方面:
(一)降尿酸治疗
临床用药主要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为避免痛风加重,不主张在急性发作期加用降尿酸药物,降尿酸药物通常在痛风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2-4周开始应用,而正在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别嘌醇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致死性的剥脱性皮炎等超敏反应综合征,服用别嘌醇治疗前需检查肾功、肝功、血常规,有条件时筛查HLA-B∗5801基因,基因阳性者不推荐使用。
(二)适当碱化尿液
可采用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等碱化尿液,维持尿pH在6.2~6.9。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药物的治疗时机、种类选择、用法用量、剂量调整需结合患者肾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考虑,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优化生活方式
合理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和限制烟酒。
(1)低嘌呤食物为主,避免高蛋白饮食、海鲜、动物内脏、大量乳制品的食用,避免啤酒、白酒,也应减少富含果糖的饮料摄入。
(2)鼓励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的摄入。
(3)多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并预防尿路结石,饮水量需结合患者心肾功能、血压、尿量等情况实施个体化推荐。
(4)运动方面,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坚持适度运动,推荐每天30 min以上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阻力训练等有氧运动,应避免剧烈运动及突然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