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手术室护理科普小课堂

时间 :2024-06-11 作者 :马慧 来源:莘县燕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术室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医疗领域,手术室被誉为生命的舞台,每一次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而在这背后,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默默付出,更是保障手术成功与患者安全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将走进《手术室护理科普小课堂》,深入了解手术室护理的基础知识、操作要点以及安全与风险管理。

一、手术室护理基础知识

1. 手术室的环境要求

手术室是医疗单位中至关重要的部门,其环境对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手术室必须保持高度洁净,以减少感染风险,包括定期空气净化、地面和墙面消毒、手术器械无菌处理等。

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在50%-60%之间,以确保患者体温稳定并减少水分蒸发。手术室需有良好照明以确保医生清晰视野,同时通风系统应有效排出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

2. 手术室的设备配置

手术室设备配置应满足各种手术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调高度、角度和倾斜度的手术床;提供明亮均匀照明的无影灯,以减少手术阴影;

确保患者安全的麻醉机,用于全身或局部麻醉;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护仪;各种无菌且功能完好的手术器械,如手术刀、剪刀和钳子。

3. 手术室人员的角色与职责

手术室内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麻醉师,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医生负责制定并执行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

护士协助医生,准备器械、传递物品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师为患者提供麻醉,并在手术过程中监测其麻醉状态。

二、手术室护理操作要点

1.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手术方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患者宣教: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手术方案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物品,确保器械的无菌和完好。

手术区域准备:清洁和消毒手术区域,确保手术区域的洁净度。

2. 术中配合

术中配合是手护士需要与医生、麻醉师等密切合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传递物品:根据手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和物品。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无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配合麻醉师: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确保患者的麻醉状态稳定。

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转运: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安全地转运至病房或恢复室。

病情观察: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的发生。

三、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1. 感染控制

手术室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场所,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范,包括:

洗手与消毒:在接触患者或手术器械前后,必须彻底洗手并进行手消毒。

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器械消毒与灭菌: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妥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患者安全

保障患者安全是手术室护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核对患者信息:在手术开始前、术中及术后,多次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手术患者的准确性。

防止跌倒与坠落:确保手术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患者跌倒或坠落。

防止烫伤与压伤:注意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热源和压迫物,防止患者烫伤或压伤。

保障患者隐私:尊重患者隐私权,保护患者隐私不受侵犯。

3. 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护士应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对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期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制定预防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