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痤疮的病因和中西医的治疗方法

时间 :2024-06-07 作者 : 赵玉亮 来源:龙口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皮脂溢出,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痤疮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一、痤疮的病因 

1.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堵塞毛囊,皮脂腺管角化而形成粉刺。

2.皮脂腺菌群失调,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分解皮脂的酶,进而产生游离脂肪酸损伤周围组织,引起皮脂腺及毛囊口为主的炎症反应。

3.毛囊角化导致皮脂腺的分泌物无法排出,进而导致毛囊破裂,发生炎症细胞浸润。

4.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也与饮食、作息及精神情况等相关。

中医的病因病机

1.素体阳热偏盛,肺胃两经蕴热,循经上犯,熏蒸于面部、口鼻而发。

2.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胃肠生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发。

3.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冲任不调,致使气滞血瘀,气郁化火,上犯颜面而发。

4.湿热郁久,凝聚为痰,阻滞气血,致使湿热炎瘀互结,聚结于颜面、下颌等部位,发为囊肿、结节。

三、西医治疗

首先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避免摄入高脂、高糖和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再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轻度痤疮可首选外用药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外用溶解粉刺类药物。如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可减轻毛囊上皮角化过度及角质的黏性,减少微粉刺的形成,加速粉刺的排除。

2)外用抗微生物类药物。过氧苯甲酰、壬二酸对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溶解粉刺,对不同的痤疮均有效。

3)外用抗生素。如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凝胶等,有直接杀菌作用。为避免耐药,常与维A酸类药物及过氧苯甲酰等联合使用。

2.中重度痤疮可选择口服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生素。如盐酸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等,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使面部皮脂腺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下降,多用于中、重度痤疮的治疗。

2)异维A酸。可使皮脂腺分泌减少,改善毛囊开口处异常角化,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对粉刺较多、结节、囊肿及聚合性痤疮效果较好。

3)抗雄激素类药物。适用于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的痤疮患者。

4)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聚合性痤疮及暴发性痤疮,宜小剂量、短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红蓝光治疗。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修复作用,可用于痤疮的辅助治疗。

4.光动力治疗。具有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免疫调节、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过度角化、预防和减少瘢痕形成,可作用中重度痤疮或重度痤疮在药物系统治疗失败或效果不佳的替代选择。

5.激光与强脉冲光治疗。点阵激光对痤疮瘢痕有一定改善作用,脉冲染料激光及强脉冲光对炎症性痤疮后期出现的红色痘印有一定改善作用。

四、中医治疗

1.草药疗法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连翘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板蓝根则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这些草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使用,在清除体内湿热、血热的同时改善皮肤状况。

2.穴位疗法

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上方,能够解表散邪;曲池穴位于前臂外侧,能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印堂穴位于额部正中线上,有清热祛湿、消肿止痛的效果。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经络通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3.推拿疗法

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拍、推等,能够调理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过推拿,可以增加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问题,减轻痤疮症状。

4.中药外敷

是将中草药煎汤或制剂直接涂抹在痤疮部位的治疗方法。经典中药配方如黄连膏、皮肤疮毒片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收敛毛孔的作用。

痤疮的治疗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用药,如果有痤疮方面的困扰,可以去正规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争取早日战“痘”成功。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