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病变或血液栓塞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供血不足会让脑细胞缺血坏死。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患者常常在平静状态或睡眠中突然出现言语障碍、单侧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症状,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这种疾病常常突然发作,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然而,脑梗死并非无迹可寻,通过了解其成因、预警信号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风险,并在疾病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脑梗死的成因
脑梗死的形成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远端小血管会处于闭塞的状态,引起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导致脑细胞坏死,引起脑功能的损伤。
2、栓子的因素,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随着血流走到与其直径相适应的脑部血管时出现嵌顿现象,阻塞脑血管,从而血流中断引起脑梗死。
3、有的患者机体当中有脂肪栓塞、空气栓塞以及羊水栓塞等原因,都会造成脑梗死。
4、血液粘稠度的因素,患者可以因为脱水、高热、腹泻以及骨折等原因,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或者患者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会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流的速度缓慢,就会发生凝固而引起脑梗死。
二、脑梗死的预警信号
脑梗死在发作前,常常会有一些预警信号,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梗死预警信号:
1、头晕:
当你感到异常的头晕,尤其是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这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的信号。如果伴随恶心呕吐,这种情况更应引起警觉。
2、言语不清
如果你发现自己说话开始吐字不清,或者语言组织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大脑语言中心受到影响的征兆。这个时候,最好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3、肢体无力
一旦你感觉到一侧肢体无力,特别是这种无力是突然出现的,那么这可能是脑梗的前兆。这种情况下,及时的医院干预至关重要。
4、视力模糊
视力突然变得模糊,或者看不到完整的物体,可能是脑部缺血引起的视网膜功能障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三、脑梗死的预防
预防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预防脑梗死的建议:
1.加强体育锻炼;
2.饮食清淡,以素食为主,少吃高脂肪食物;
3.不要过于劳累;
4.戒烟限酒,烟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5.保持情绪平稳,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都是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6.要控制血压,高血压病人一定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并经常监测血压,不能根据是否头昏头痛服药;
7.需要控制血糖,降低血黏度;
8.对曾患脑梗塞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复发;
9.入睡前,最好喝下200毫升的水,因为人体血黏度一般在早晨4点至8点最高。
四、脑梗死的应对
当脑梗死突然发作时,我们应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以下是一些应对脑梗死的建议:
立即就医:脑梗死发作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保持患者安静:在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过度搬动或摇晃患者,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在患者送往医院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以便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我们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休息等生活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五、预防复发
1、长期规律服药:对于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型的,因此要长期服用,或者应该说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如果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还需降压、降糖治疗。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都需达标。患者如果有心脏瓣膜病、房颤、心脏有附壁血栓需服华法林或者新型抗凝药。
2、定期门诊复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看血糖、血压、血脂等治病是否达标,吃抗凝药的更要定期到门诊,监测凝血功能,以及一些指标有没有达标或超标,并听取医生的指导,并适时做出治疗的调整,复诊的医生最好相对固定。这样,医生更了解你的情况。
3、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控制体重。饮食、运动、和心理平衡也要求定期到医院复诊,通过医生给予合理饮食、合理适当、适量的运动、心理疏导评估等方面给予合理的指导意见。
总之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但通过了解其成因、预警信号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风险,对于得了脑梗死后,病人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服药、康复锻炼、饮食调理、心理康复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健康,预防脑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