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警惕!心肌梗死可能就在你身边:急救知识普及

时间 :2024-06-03 作者 :赵晶晶 来源:河北省高阳县医院急诊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甚至在看似健康的人群中也可能突然发生。目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公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和掌握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


161120aa9d951fc7_html_a381e63db62c2060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坏死。这种病症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否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或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二、如何识别心肌梗死的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得强度不一。疼痛的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放射部位更广泛(不仅可到下颌、牙齿、颈部、左肩、上臂和左臂直至尺神经支配的2个手指,而且可以累及后上胸部)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生于凌晨、安静时。发作急剧,休息不能缓解,可在数分钟内达到最严重的程度。硝酸甘油无效。如果不用镇痛剂,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而使病人不能忍受。

2.全身性表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是间接估计坏死组织数量的指标。这些征象通常在疼痛开始后24-48h出现与坏死组织的数量有关。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

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与迷走神经受坏死组织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减少有关。

4.心律失常:75%-95%的病人可发生,多在起病1-2周,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早,严重者可发生室颤而死亡。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血压下降较为常见,若疼痛缓解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每小时<20ml。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见于20%的患者,主要为心源性休克,为心肌广泛坏死(40%以上),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张力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随后可发生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右心室心肌梗死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三、遇到心肌梗死情况,如何急救?

1.自救护理:医务人员接到求救电话时应问清病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头高脚低位161120aa9d951fc7_html_af289ba8f46485f6,室内安静,如备有急救药盒的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实施患者的自救、互救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致残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院前病情评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询问既往病史和本次自行救治和服药情况迅速查体,判断有无心搏骤停、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重点评估胸痛和心电图表现。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应注意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的表现。

3.现场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立即平卧,禁止搬动,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吸氧能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缓解心绞痛,避免梗死范围扩大。救护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急救药物的早期应用,在确定心肌梗死后,立即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嚼服,或肝素皮下注射,及时抗凝和抗血栓,为进一步的溶栓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4.转运及监护:转运时保持各管道通畅,防止脱落,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做好护理记录,提前通知医院急诊科,做好接诊抢救准备工作。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掌握急救知识、提高公众认识对于防治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自身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