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解读肠套叠的超声图像

时间 :2024-05-30 作者 : 罗钢钻 来源: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肠套叠是容易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多发于2岁以内的幼儿,男孩多发于女孩。

1.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指的是部分肠管或者膜套进入到肠腔内产生的病变患病之后患者会有腹痛感,而且伴有呕吐、便血的症状。肠套叠的严重性需要根据肠套叠类型和性质来判断,主要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类型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是由于长期肠蠕动紊乱、不规律导致。本病可引起患者出现腹痛、腹部肿块和血便。如果没有及时解除肠套叠可能会发生肠梗阻,甚至导致套叠的肠段淤血、水肿或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引起腹膜炎,最终引起全身感染,这种情况则比较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继发性肠套叠:此种类型多见于成年人,往往由于肠腔内或肠壁发生病变,如结肠肿瘤等,导致肠蠕动不规律,从而使近段肠管将病变肠管一起送入到了远程段,及时将诱发因素解除即可缓解该症状。但是结肠肿瘤引起的肠套叠则比较严重,多见于晚期结肠肿瘤的患者,通常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限。

2. 肠套叠发生的原因

2.1饮食改变

婴儿出生之后会选择配方奶粉或者母乳喂养,但是到了4个月或5个月大小的时候,就会慢慢的添加辅食如果辅食品种添加过多或者一次性饮食过多,都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消化不良,从而会诱发肠套叠等症状。

2.2病毒性感染

急性肠套叠是由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症状轮状病毒感染对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引起急性肠套叠,所以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可以选择抗病毒药品、消炎药、止泻药品来改善病情,避免症状更加严重,引起局部肠道坏死的危害。

2.3肠痉挛

肠套叠的诱发因素比较多,因为长时间饮食不规律或者经常暴饮暴食,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甚至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肠痉挛,从而会引起肠道逆行蠕动,引起肠套叠的产生,炎症、腹泻等因素也可能会诱发肠套叠,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和合理治疗。

3. 肠套叠超声检查

首先需要着重查看右侧腹肠管的变化,一般肠叠的超声检查直接表现为大部分肠叠在右侧腹可见混合回声区,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断面呈“套筒样”改变。其次还应该观察套管内有无肿大淋巴结、息肉、肠重复畸形、美克尔憩室等引起肠套叠的继发因素。最后还需要观察近端肠管的扩张情况,明确肠壁水肿的严重程度以及肠间隙渗出液体的清亮程度,告知是否有肠穿孔的可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为临床的第三只眼睛,超声检查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给临床提供有无肠套叠的诊断,而且在治疗后,超声检查也能给与及时准确的评估治疗效果,查看空气灌肠肠管是否完全复位。部分患儿会在短时间内复发,对于这种短时间内复发次数较多(大于3次)且年龄较大(大于4岁)的患儿,更要耐心观察肠腔内有无引起肠道叠的继发因数。

4.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4.1腹痛

阵发性疼痛,为早期出现的症状,每次发作约10~20分钟。这种有规律的腹痛,是由于较强的肠蠕动波把套入的肠管向前推进,牵拉肠系膜,同时套叠鞘部发生强烈收缩所引起。

4.2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晚期为粪质。

4.3便血

是本病特征之一,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呈果酱色血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

4.4腹部肿块

腊肠样包块,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4.5全身情况

发病早期病儿全身情况尚好,体温正常,仅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或拒食。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情况逐渐严重,表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腹胀,甚至休克征象。

结语:

超声检查能够及时显示肠套叠的肠管壁及其系膜的血流情况、改变情况,科学合理的评价肠壁血供情况,方便及时有效的制定出治疗方案。如果有肠套叠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