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一种疾病,但它通常指胎盘部分或完全从子宫壁剥离的情况。胎盘早剥常常在胎儿娩出前数分钟发生,导致胎儿和新生儿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胎盘早剥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据报道,其发病率为1.05~6.25/10万次妊娠。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有80%的病例发生胎盘早剥;在分娩时,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的程度越大,发生率就越高。
一、病因
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包括:
1.子宫内膜病变,如慢性或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癌、子宫肌瘤等;
2.外力作用,如过度腹部撞击或者剧烈咳嗽;
3.宫腔内压力骤减,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或双胎输血等;
4.慢性高血压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病等。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持续性腹痛,随着出血增多,腹痛逐渐加重,逐渐演变为阵发性绞痛,疼痛性质为刀割样、烧灼样或撕裂样。疼痛程度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当出血量达到2000 ml以上时,即可出现休克。此外,还可有阴道流血、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
2.非典型症状:(1)子宫收缩乏力;(2)阴道流血;(3)胎儿宫内窘迫;(4)胎盘剥离面出血;(5)新生儿窒息。若患者存在有胎盘早剥病史,则常会在胎盘早剥后不久出现上述症状。
3.胎盘早剥的发生往往与分娩时胎头受压有关,因此常伴有胎头下降受阻、胎心率异常及胎儿宫内窘迫等表现。部分胎盘早剥患者还会出现持续性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
三、诊断
1.临床表现:①无痛性阴道出血:若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无痛性阴道出血,量不多,不影响胎儿健康,则不需处理;②突然发生持续性阴道流血:如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应立即就医。
2.检查:①B型超声:观察胎盘与子宫壁的位置关系;②电子阴道镜:观察阴道流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持续时间。若阴道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应考虑胎盘早剥的可能性。
3.实验室检查:①血尿常规:红细胞计数≥5个/HP,血红蛋白≥90g/L,尿比重≤1.020 (正常为1.010~1.025);②凝血功能试验:可出现凝血时间延长、血块形成和血小板计数减少;③血清淀粉酶测定:对诊断有帮助;④尿有机酸测定:有助于鉴别是由于酸中毒引起的出血,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
4.子宫收缩及胎心监护:胎盘早剥时子宫收缩力减弱或消失,胎心正常,应警惕有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窘迫征象。胎心监护时,若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或仅轻微下降,提示有可能发生胎盘早剥。
五、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记录胎心变化,胎心停止或有胎儿窘迫征象时,应立即进行抢救。
2.保持产妇呼吸道通畅,吸氧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3.做好基础护理,保证产妇休息,室内温度适宜。
4.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或阴道切开术以减少出血。
5.严密观察并记录出血量及颜色。若阴道流血增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密切观察恶露的颜色、气味和量,有无出血倾向;胎盘早剥严重时可引起休克;若胎儿出现胎心异常或羊水减少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7.对产后出血的患者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
六、健康宣教
1.要有足够的休息。
2.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头高脚低。患侧肢体垫高10°~15°。
3.尽量避免用力排便或咳嗽,防止腹压增高。禁止剧烈运动和腹部用力。
4.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分娩前12小时内开始给予宫缩抑制剂。
5.观察阴道出血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6.一旦出现阴道流血或腰痛、腹痛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7.有过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在怀孕后应定期产检,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七、心理护理
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其病情及性格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要讲究语言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使其了解胎盘早剥发生原因,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知识,对即将分娩的孕妇提供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