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压缩性骨折是因外力打击而引发的常见病症,主要涉及颈椎、胸椎、腰椎以及骶尾椎等多个部位。例如,当患者遭遇各类外伤事故,如车祸、高空坠落或遭受重大打击时,都可能触发该病的发作。这种疾病的形成缘于脊椎受重力影响而产生的椎体高度减少现象,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和治疗,不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脊柱压缩性骨折在发生之后,由于脊柱的稳定性较好,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保守疗法,即通过让患者卧床休息来缓解症状。因此,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而言,如何在治疗期间进行妥善的家庭护理,无疑成为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同时针对如何进行家庭护理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广大医学界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什么是脊椎压缩性骨折?
脊柱的压缩性骨折,通常是由向前曲折或者向侧面弯曲的暴力行为所引发的,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前缘高度降低的前方楔形骨折,另一种常见的类型则是侧方压缩性骨折,这意味着椎体的两侧高度并不对称。此类骨折可能会累及以下部位:椎体骨折、椎弓根断裂、横突骨折、棘突骨折以及椎板破裂等。脊柱骨折在人体骨折比例中的分布范围大约在4.8%至6.63%之间。受到这种损伤的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局部的疼痛、压痛和肿胀等症状。当胸腰段的椎体压缩程度超过了整体的1/2时,可能会导致后凸畸形的发生。脊柱骨折还可能伴随着腹膜后血肿的形成,从而引发腹痛、腹胀、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目前,临床上针对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疗法、手术疗法以及微创疗法等多种选择,这些治疗手段旨在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脊柱压缩性骨折要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在遭遇脊柱压缩性骨折之后,家属在照护方面需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此类患者普遍存在腰背部剧烈疼痛,需要患者完全静卧于床上,其生理功能因此遭受极大损害,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失落、焦虑乃至恐慌等负面情绪,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及护理程序中。对此,家庭护理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医生必须增加在患者病房中的巡查次数,与患者展开耐心细致地沟通,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对于每位患者,医生都应采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在初期阶段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以便他们能迅速调整好情绪,打消心中的疑虑。此外,医生还应积极向患者阐述各类功能锻炼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并为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经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庭康复训练。
其次,脊柱压缩性骨折后最显著的症状便是疼痛,这可能引发患者产生消极情绪,不愿进行任何活动,进而导致背部肌肉僵硬。疼痛不仅会干扰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会对其康复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为患者营造一个宁静、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温度与湿度适中。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患者应使用硬质床垫,并在受伤椎体部位铺设软垫,以防止脊柱过度伸展,并维持适当的功能体位,从而减轻局部疼痛。为避免脊柱弯曲或扭曲加剧疼痛,患者应尽可能采取轴向姿势。在侧卧时,可在背后放置一个柔软的靠枕,以避免上下两个位置的不平衡,从而预防脊柱扭伤。家属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解释,告知他们如何减轻痛苦。例如,可以通过深呼吸、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以及聆听轻松的音乐来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若有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止痛药片。
最后,脊椎骨折后常伴随着大量出血,易在腹腔内形成血肿,对肠系膜的交感神经产生刺激,进而导致胃肠道功能减弱。此外,患者长时间卧床会使得肠道蠕动减慢,进而引发腹胀、便秘、食欲减退等问题。因此,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家属应督促患者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多食用水果,并进行适量的腹部肌肉收缩训练。建议患者在床旁排便,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当腹胀、便秘症状较为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热敷疗法,或者服用番泻叶等药物。患者在疼痛状态下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保持乐观心态,适应卧床排尿和定时排尿。在排尿过程中,应多饮水以避免尿潴留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