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西医结合:房颤治疗新思路

时间 :2024-05-29 作者 :周美美 来源: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内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房颤,即房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的新思路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的现状、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1. 房颤概述

1.1 房颤定义与分类

房颤,医学上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表现为心房的快速、无序的电活动。这种不规则的心律干扰了心脏正常的收缩和放松节奏,从而影响了心脏的泵血功能。房颤的分类基于其发作的持续时间和频率: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指发作时间小于7天且通常自行终止的情况;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指发作持续时间超过7天或需要医学干预才能终止的情况;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则指患者和医生决定不对房颤进行节律控制,而是通过控制心率和预防并发症来管理疾病的情况。

1.2 房颤的病因与症状

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心脏疾病和非心脏因素密切相关。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长期酗酒等都可能成为房颤的诱因。年龄增长也是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房颤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甚至可能无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房颤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进而引发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

1.3 房颤的诊断与危害

房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心电图(ECG),它能够捕捉到心房快速且不规则的电活动。动态心电图(Holter monitor)和心脏事件记录器可以帮助诊断间歇性房颤。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血流进入脑部,引发脑卒中。长期房颤还可能引起心脏结构的改变,如心房扩大,进一步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对房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

2.1 西医治疗房颤的方法

西医治疗房颤的方法多样,旨在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段达到控制心率、恢复正常心律、预防并发症的目的。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使用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以减缓心率和减少房颤发作。电复律是一种通过向心脏传递电击,以恢复正常心律的程序,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紧急情况的患者。射频消融则是一种介入性治疗,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消融引起房颤的异常电生理组织,从而减少或消除房颤发作。对于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也是西医治疗房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风险。

2.2 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

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立足于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来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草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养心安神等功效的中药,如丹参、三七、黄芪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健康。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内关、心俞等,来调节心脏功能和改善症状。食疗则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选择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红枣、山楂、黑芝麻等,来辅助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适量的运动、避免情绪波动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促进身心健康,减少房颤的发作。

结语

在综合分析房颤的定义、分类、病因、症状、诊断、危害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西医治疗着重于控制心率、恢复正常心律和预防并发症,而中医治疗则侧重于调整患者的整体状况,通过草药、针灸、食疗等手段改善心脏功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为房颤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将继续探索和优化这一治疗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