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静脉血栓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被称为“第三大心血管杀手”,血栓游走在血管内,容易堵塞大脑、肺、心脏等血管通道,进而产生致命性的危险。然而静脉血栓这一危险性极高的疾病却鲜为人知,人们对静脉血栓的了解较少,甚至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该疾病。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做好疾病预防,下文将向大家进行健康宣教,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静脉血栓栓塞症吧!
一、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内血液的不正常凝集状态,可形成内源性栓子。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的总称,前者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后者是指因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感觉,其出现的最早的症状就是肢体肿胀,也是最常见的症状。血栓形成于大腿时,整个患侧肢体可出现明显肿胀;血栓形成于小腿,一般肿胀仅局限在小腿。大多患者可出现肿胀、疼痛等急性症状,可在按压腿部肿胀或活动脚腕时引发疼痛。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皮温升高、皮肤颜色发红、活动后加重,部分患者可见小腿浅静脉扩张或显露。
肺血栓栓塞症状表现不一,主要可出现以下症状:呼吸困难、气促;胸痛、心绞痛样疼痛;咳嗽;咯血;心悸;烦躁不安、濒死感;晕厥等。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有哪些?
1、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因肿瘤、感染、创伤、烧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或服用促凝因子药物等,造成凝血与纤溶之间不平衡,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静脉壁受损。如因手术、创伤、炎症、中央静脉置管等,以及因年龄增长导致的下肢静脉变化,如静脉曲张等受损情况,可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症。
3、血流减缓。长期卧床、制动、肥胖、妊娠等,以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人群,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引起血栓。
四、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哪些危害?
下肢静脉里有瓣膜,使得血液只能从足部向心脏流动,站立时静脉血很难倒流。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瓣膜受到破坏,站立时腿部的静脉血就会往下流,长时间站立可引起浅静脉曲张,导致皮肤的改变,如出现色素沉着、颜色发黑,甚至导致溃烂。
如果肺部血管里面有血栓,血栓停留在原地不动是比较安全的,但在血流的冲击下血栓一旦发生脱落,沿着下腔静脉到右心房,再到右心室,最后可堵住肺动脉,进而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肺栓塞患者有较大的死亡风险。
五、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治疗?
患静脉血栓栓塞症,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在医嘱下完善彩超、血检等检查项目,评估血栓严重程度。如果检查结果不是十分严重,一般临床建议规律地服用抗血栓药物,结合基础预防、物理预防等联合治疗。给予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等。较严重的血栓,需要积极接受手术治疗,进行手术取栓。
六、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1、勤锻炼。加强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以防血流减缓或瘀滞,导致血栓形成。手术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因此术后可抬高患肢,进行双下肢按摩;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踝泵运动:绷脚背,维持10秒,勾脚掌,维持10秒,由外向内画圈3次,由内向外画圈3次,一组动作做15次,每天做三组。
2、禁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强烈收缩,影响末梢的血液循环;过量饮酒会使血细胞受损,烟酒均可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戒烟戒酒来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3、多饮水。增加饮水量,或适当饮茶,能够稀释血液,抑制血小板凝集;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防止血液浓缩,预防血栓形成。
4、穿着宽松的衣裤和鞋袜。衣服、鞋袜过紧容易影响血液循环,循环较差会促使血栓凝聚。因此,日常生活中尽量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也可通过穿戴弹力袜,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静脉血栓栓塞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威胁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我们需要积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正确识别相应症状,及时就诊治疗,以防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