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得了结石性胆囊炎,要注意这些!

时间 :2024-05-27 作者 :​ 李光金 来源: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当我们发现自己得了结石性胆囊炎时,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病情。

一、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

1.右上腹痛:结石在胆囊内移动时,会对胆囊壁产生刺激,从而引发右上腹部的疼痛。这种疼痛的程度各异,可能表现为隐痛、钝痛或剧痛。疼痛的发作可能与饮食、体位变化等因素有关。

2.腹胀感: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病发期间,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气,尤其是在进食后。这是由于胆囊炎症导致胆汁流通不畅,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

3.恶心呕吐:由于胆囊炎症的刺激,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脱水,影响身体健康。

4.发热: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病情发展中,可能会出现低热,体温在38℃左右。这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

5.胆囊积液:随着胆囊炎的加重,可能导致胆囊积液。这将使腹部出现肿胀、皮肤黄染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胆囊破裂。

6.并发症:结石性胆囊炎可能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二、结石性胆囊炎的原因

1.胆囊结石:胆囊内结石的长期刺激是引发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因。结石在胆囊内移动、摩擦,导致胆囊壁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引发结石性胆囊炎。据统计,胆囊结石患者中约有一半人会并发结石性胆囊炎。

2.胆道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均可导致胆囊炎症反应,进一步引发结石性胆囊炎。胆道感染使胆囊黏膜受损,为结石形成和胆囊炎症提供了条件。

3.胆囊代谢异常:胆囊内胆汁成分代谢异常是结石形成和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原因。例如,胆固醇结晶、胆红素沉积等导致胆囊内环境失衡,进而引发结石性胆囊炎。

4.肥胖:肥胖人群容易发生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是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排出不畅,容易引发结石性胆囊炎。

5.饮食不当: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使胆囊负担加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排空功能,进而导致结石性胆囊炎。此外,饮食不规律、长时间禁食或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引发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原因。

三、预防结石性胆囊炎的措施

饮食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2.控制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摄入动物性食品会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升高,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适量摄入瘦肉、鱼、禽类等优质蛋白质食品,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

3.保持水分充足:多喝水,每天至少喝八杯水,以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4.限制盐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加尿液中钙离子的排出量,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

5.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高糖、高脂肪饮食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提倡低糖、低脂肪的均衡饮食,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6.增加钙摄入:适量补充钙剂,可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但要注意,过量摄入钙剂可能会增加结石的风险,因此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生活习惯调整

1.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2.增加运动量:适量运动有助于减轻肥胖,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3.避免长时间坐姿:长时间坐姿会导致胆汁流通不畅,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要适时站起来活动,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4.控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胆汁分泌紊乱,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疾病管理

1.控制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结石形成的风险增加,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治疗肠道疾病:肠道疾病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放,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要及时治疗肠道疾病,保持肠道通畅。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B超、肝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疾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