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孕妇身体会因为胎儿的不断成长,使得盆底肌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在怀孕过程中,随着胎儿逐步增大,会加大对盆底肌的压力,而在生产过程中,胎儿的分娩会较大程度撕裂盆底肌,使得盆底肌的损伤加剧,再加上前后压力的波动,导致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回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约需6-8周,所以在生产后要注意做好产妇身体恢复的工作。产后盆底肌的康复运动,不但有助于盆底肌的恢复,还有助于提高产妇的整体身体素质,对于新生儿的成长也是有一定益处的。但是,盆底肌的康复运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坚持才会有效果,因此,各位产妇一定要根据医嘱要求,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进行盆底肌康复运动,锻炼盆底肌,同时注意饮食调整。
那么,产后如何恢复盆底肌呢?
产后盆底肌恢复,一般可通过专科治疗、物理治疗、自身锻炼等方法来进行恢复。
首先是专科治疗,常用的专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等。在产妇进行专科治疗前,需要进行盆底肌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尽快地恢复。产后产妇越早进行盆底肌修复,其修复效果就越好。
其次是物理治疗,产妇在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时,可以进行理疗、按摩、微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盆底肌进行尽快修复。
最后是自身锻炼,产妇在产后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以及练瑜伽活动等,收缩盆底肌肉,来促进盆底肌修复。盆底肌锻炼方法有跳绳、压腿、蛙跳、仰卧起坐,还有缩肛运动。缩肛运动,在产后24小时后就可以做。也可以使用束缚带以及骨盆带,防止内脏下垂,还能够塑身。此外,通过一些自身简单的动作锻炼,也能够起到有效锻炼盆底肌,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如蹲下、臀桥以及仰卧分腿等。
(1)蹲下:深蹲可以吸收体内最大的肌肉,并且在力量改善方面具有最大的收益。主要肌肉起作用:臀肌、腿筋、股四头肌。站立直立,双脚略宽于肩宽,脚趾略微指出。如果使用杠铃,它应该放在斜方肌上的脖子后面。弯曲膝盖,推动臀部和臀部,就好像要坐在椅子上一样。保持下巴褶皱和颈部中立。下降,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让重量保持在脚跟和膝盖略微向外弯曲。伸直双腿并恢复直立姿势。
(2)臀桥:臀桥对于臀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但如果做得正确,它还会在此过程中激活骨盆底肌肉。可以躺在地上,脊椎应该靠在地上,膝盖弯曲成90度角,双脚平放,双臂伸直,手掌朝下。吸气并穿过脚跟,通过挤压臀部,腿筋和骨盆底部将臀部抬离地面。身体,在上背部和肩膀上,应该从膝盖形成一条直线。为了增加挑战,请在稳定球上完成此练习。在起始位置,将双脚放在球上,背部平放在地面上,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3)仰卧分腿:仰卧分腿是一项腿部动作,是普拉提锻炼中许多动作的基础。通过添加分割,您也可以激活臀部和骨盆底肌肉。从背部开始,膝盖弯曲,使大腿垂直于地板,小腿平行于地板。腹部应该支撑,大腿内侧应该被激活,双腿接触。在受控制的运动中,开始慢慢分开双腿,,使每个膝盖向外倾斜,到达舒适的位置。
除了由于分娩而造成的盆底肌功能障碍以外,机体内的胶原蛋白含量下降也容易影响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所以,在产后恢复过程中,除了采取一些康复运动来恢复盆底肌功能以外,还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在日常锻炼的过程中,产妇不宜过度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锻炼即可,同时,不要从事过劳的家务活,如拖地、提重物等。此外,产妇在恢复阶段,要注意自身大便的通畅性,不要出现便秘,长期便秘会造成腹压增加,加剧盆底肌功能的障碍程度,所以,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多吃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多喝水,改善大便干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