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自身各系统发生较大的变化,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状况。为进一步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需掌握相关产后护理知识,积极做好产后护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妇各方面的异常状况,助力产妇短期内获得恢复。产后护理是指针对分娩女性所做的护理工作,而这段时期也叫产褥或产褥期;护理内容包括:口腔护理、骨盆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护理等。该护理工作视各地民情,经济等因素,而有不同的照料方式。
产褥期身体有哪些变化?
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到孕前状态,正常状况下需6个星期,该阶段医学上称为产褥期,民间俗称“坐月子”。产褥期母体身体发生变化较多,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体温:产后24小时内,母体体温会升高,但不会超过38℃;若体温过高,则需考虑是否存在感染状况。⒉产后痛:生产后一周内,产妇会出现阵发性的腹痛,主要是由子宫收缩引起的。⒊子宫复原:分娩后子宫短周期内缩小,产后第一天平脐,以后每天下降1~2厘米,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此时腹部检查,在耻骨联合上不能摸到子宫底。⒋恶露:生产后脱落的子宫蜕膜、血液等从阴道内排出,称为恶露。产后3~4天多为红色血性恶露,颜色呈现为鲜红;后逐步转变为浆液性恶露,持续10天左右后转变为淡黄色或白色恶露,再持续约3周逐步干净。⒌出汗:产后皮肤功能排泄较为旺盛,排出大量的汗液,以夜间睡眠及初醒时较为显著。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
产后护理要点有哪些?
生命体征观察顺产产妇分娩后回到病区,医护人员需及时监测生命体征,了解宫缩及阴道出血状况,会阴是否完整,有无缝线,患者实际疼痛状况,积极评估乳房状况;生产后1小时、2小时再次检测实际宫缩状况,将其完整记录。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一次,高热时每四小时测量一次,按照常规进行护理。剖宫产患者手术后进入病房,护理人员需协助将产妇转移至病床上,结合麻醉方式安置体位,积极做好保暖工作。连续硬膜外麻醉平卧位6小时,全身麻醉平卧头偏向一侧至清醒。应及时观察产妇神志,精准了解术中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和患者宫缩及阴道流血状况;应妥善安置导尿管,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尿色;检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严格依照医嘱给药。术后24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特别是术后6小时内,应对其做好密切观察。按摩宫底,积极掌握宫底硬度,以及阴道出血量、血压、脉搏频次等,判定是否发生产后出血。
会阴护理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难免造成会阴损伤。会阴伤口常与产后恶露、大便、小便等密切相关,若未能做好全方位护理,可能导致生殖器发生严重感染,会阴伤口愈合不佳,影响后续生活。因此,产后会阴护理十分关键。会阴护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始终保持外阴洁净,勤换会阴垫及内衣裤,大小便后用清水清洗会阴,每天使用清洁的医用棉片擦洗外阴至少一次,直至会阴伤口拆线。二是生产后向会阴伤口对侧保持卧位或坐位,不仅可最大限度避免产后恶露侵及伤口,而且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自身愈合。三是产妇分娩完之后伤口易发生感染,最好用全棉产品,避免出现过敏现象。四是有条件的产妇可选择带有计量恶露量的医用产妇垫,动态化记录恶露量实际变化,判定其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五是会阴伤口若有显著疼痛,需积极警惕是否发生感染,必要时请医生检查和治疗。会阴切口愈合力强,对于多数产妇而言,保证产后护理得当,不会出现严重的感染。通常产后3~5天拆线,若使用可吸收线内缝合则无须拆线。
产妇护理禁忌
⒈忌劳累。产妇分娩后可能造成会阴部撕裂,复原最佳方式为保证充足的休息,禁止过度劳累。
⒉禁止多食用味精。哺乳期妈妈摄入味精量过多,不利于婴儿健康成长,主要因为味精内谷氨酸钠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会促使婴儿发生锌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