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时间 :2024-04-25 作者 :边乐连 来源:冠县辛集镇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是通过将疫苗接种到人体中,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方法。预防接种虽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预防接种用的是生物制品是微生物或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对于这些疫苗接种来说,不仅仅是去打一针,还需要了解接种前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接种的准备工作 

接种场所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冬季室内应温暖。接种用品及急救用品要摆放有序。严格遵守消毒制度,要做到每人用一副注射器、一个针头,以免交互感染。

严格掌握禁忌证

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

1)一般禁忌证急性传染病,包括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较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哮喘、荨麻疹等过敏者;严重的湿疹或化脓性皮肤病者;有癫痫或惊厥史的小儿;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以及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等。

2)特殊禁忌证有过敏史者慎用动物血清制品;体温高于37.5℃,或一周内每日腹泻4次以上的儿童,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应尽量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近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

操作要点

1)预防接种记录:必须建立、应用和管理好个案预防接种记录,做到接种及时、全程足量、避免重种、漏种,不接种要注明原因,必要时进行补种。

2)生物制品的准备:检查制品标签,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单位;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严格无菌操作;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安瓶口;在空气中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菌苗应烧毁。

3)局部消毒:用2%碘配及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注射;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

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24小时左右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红肿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局部反应持续23天不等。接种活菌(疫)苗后局部反应出现晚、持续时间长。个别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出现皮疹等反应。可用干净毛巾热敷

2全身反应:于接种后56小时体温升高,持续12天,但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才有体温上升。体温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此外,还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可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如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

2、异常反应

1)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后数分钟或0.52小时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日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期内有生命危险。此时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g上腺素0.5l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有条件时给氧气吸入,病情稍稳定后,应尽快转至医院抢救。

2)晕针:由于空腹、疲劳、室内闷热、紧张等原因,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等症状,重者知觉丧失呼吸减慢。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此时应立即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

3)过敏性皮疹:以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于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胺药物后即可痊愈。

4)注意提高预防接种的完成率,一般人群免疫水平达80%以上,才能取得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效果。

只有严格按照合理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作用,才能获得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