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人群在治疗期间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能够有助于帮助病人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并让医生根据监测的结果调整病人的用药方案,从而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因此,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式具有显著的价值。下面,就让本篇文章为大家针对血糖监测的方式进行科普。
1.对于各类糖尿病人群的血氧监测建议
1.1对于1型糖尿病的人群
(1)每一餐的餐前测量一次血糖指标,作为胰岛素使用剂量的依据。
(2)用餐之后的1~2小时测量,从而掌握饮食对于血糖指标产生的影响。
(3)睡前监测血糖,避免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
(4)在运动前后需要测量血糖,避免影响血糖的波动。
(5)出现了任何的不良反应时需要监测血糖。
总而言之,1型糖尿病人群需要保证每天监测4次的血糖指标。
1.2对于2型糖尿病的人群
(1)在早起用餐之前,需要监测空腹的血糖值,从而调整药物的剂量。
(2)若是改变了饮食方案或者用药方案之后,需要在餐后或者服药之后1~2小时监测1次血糖指标。
(3)若是出现了任何的不适症状,需要随机监测血糖值。
若是病人没有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一般每天监测1~2次血糖即可,若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则需要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并且每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若是使用预混胰岛素的病人,每天空腹血糖以及晚餐前的血糖监测必不可少。若是运用“三短一长”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人群,需要每天空腹以及三餐的前后各监测一次血糖值。
1.3对于怀孕女性和妊娠糖尿病人群
一般建议每天清晨监测空腹血糖,以及在餐后的1~2小时监测,但是为了母婴健康,医生一般也会建议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
1.4对于血糖控制良好且稳定的人群
这部分人群并不需要每天都监测自己的血糖指标,但是需要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定期的监测血糖指标,并根据监测的数据调整用药方案。
2.如何正确的进行糖尿病的家庭血糖监测
2.1正确选购血糖仪
(1)需要了解血糖仪是否通过了各种权威机构的认证,选择具有品质保障的仪器。
(2)需要选择操作便捷、步骤少的仪器,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3)需要注重监测的疼痛感,尽量选择能够针对身体多个部位采血,并且疼痛感小的仪器,这样能够有助于缓解每天需要多次测量血糖的病人的痛苦,降低恐惧感,提升监测的精准性。
(4)需要详细的了解血糖仪的测量原理,传统的光学法血糖仪探测头一般会在空气中暴露,很容易产生污染,因此需要定期的进行清洁、保养以及检查。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生物电化学法的血糖仪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可以选择这样的仪器,进一步提升监测的精准程度。
(5)在选择血糖试纸时,需要选择具备“血量不足不启动”特点的试纸,这样的试纸的精准度会更高一些。
2.2如何使用血糖仪
(1)在使用之前需要详细的检查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仪器是否正常、试纸的代码是否可以匹配血糖仪、机器的电量是否充足等,避免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监测的误差。在操作期间,需要严格的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在10°C~40°C的温度条件下测量。
(2)在监测之前,需要病人使用温水清洗干净双手,充分擦干水分之后,用酒精湿巾消毒监测的部位,保证清洁无菌。
(3)采血时需要使用采血笔的鼻尖针刺采血的部位,获得一滴血液之后,将其吸附在试纸上。
(4)将沾有血液的试纸插入血糖计中,监测期间不能移动或者按压仪器以及试纸。
(5)详细的记录监测的时间、数值等,并按妥善的处理针头以及使用之后的试纸。
(6)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复查,并将监测的结果记录汇报给医生,从而调整用药的方案。
希望在阅读了本篇文章之后,大家可以正确的掌握血糖测量的方式,并在生活中认真的进行测量,做好自我管理,保持血糖指标的稳定,为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