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妊娠期间,身体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一阶段由于生活规律改变,进食次数增多,因此更要注意口腔保健。而且,孕妇身体内分泌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做好口腔卫生,就可能患上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而孕妇口腔健康水平,对于婴幼儿的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做好口腔保健,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事项:
一、孕前做好口腔检查,将口腔的隐患清除
孕妇在计划怀孕之前,就要积极接受全面的口腔检查,将存在的口腔问题及风险隐患彻底清除。对有龋齿的情况,要尽早进行填充或补牙治疗,防止在妊娠期间发生龋坏加深的情况。如果怀孕前有根尖周炎症、牙髓炎症等口腔疾病,也要做好牙髓及根管治疗,避免在妊娠期加重。对于已经存在的牙龈炎或牙周炎疾病,应积极采取超声洁治和系统的牙周治疗,并学习刷牙技巧,抑制牙菌斑生长。对不能进行填充治疗的阻生智齿、残冠、残根等,需要及时拔出,防止后续发生炎性病变。对于牙齿缺失的情况,也要提前做好修复治疗,改善咀嚼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避免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
二、孕期注意口腔卫生,正确进行口腔清洁
在怀孕期间,每天必须保证有效刷牙三次,中间进食之后要使用漱口水漱口。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生。如果孕妇有患上龋齿的风险,可以使用氟化物涂抹等预防性治疗,以避免口腔疾病发生。每次进食之后,适当使用牙线,将牙齿表面及牙缝内的食物残渣、软垢菌斑清除。可以适当嚼口香糖,尽量食用木糖醇口香糖等没有蔗糖成分的类型。这样有利于清洁牙齿、抑制细菌、减轻口腔酸化、促进唾液分泌,能够使蛀牙等疾病发生率大大降低。
三、定期口腔健康检查,适时进行口腔治疗
在孕期阶段,部分口腔疾病可能会快速发展,所以应当尽早诊断和治疗,避免病灶范围扩大。如果口腔疾病严重,需要适时接受治疗。在前3个月的孕前期,是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内尽量不要采取口腔治疗。如果发生了口腔急症,也只能采取简单处理使症状缓解。特别要注意避免X线照射。在4到6个月的孕中期,比较适合接受口腔疾病治疗。在确保消毒程序完善和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补牙治疗或根管治疗。而怀孕期间通常不宜采取拔牙。如果是急性炎症比较严重或智齿拔除要求较为迫切,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可采取局部麻醉拔除。在7到9个月的孕晚期,子宫敏感性比较高,受到任何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宫缩现象。而且口腔治疗采取的卧姿,也容易造成孕妇躺卧性低血压。因此这一阶段也要尽量避免口腔治疗。如果不能避免,应当尽量采取左侧卧位或经常改变卧位姿势,也不要接受一些长时间的复杂治疗。
四、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营养
孕妇在怀孕期间对于各类口腔药物,都要谨慎使用,有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的牙齿、颌面部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口腔常用药甲硝唑,有造成胎儿畸形的风险;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牙齿变色。所以,在怀孕期间具体的用药需要由医生指导和监督,切忌随意用药。孕期一定不能饮酒、吸烟,也要避免被动吸烟。这些情况都有引起胎儿发育畸形的可能性,例如出现唇腭裂等疾病。所以,孕妇一定要远离烟酒,避免对自身及胎儿健康造成损害。孕期必须要确保营养摄入充足、均衡,例如多补充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A族和D族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于胎儿牙齿骨骼的形成及钙化均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发育。注意不要食用过多的酸性食物,否则可能引起牙本质敏感。还要注重膳食结构均衡,多吃对身体健康有利的食物,注意避免进食致龋性食物,也要减少零食和甜食的摄入。
结论:孕妇在妊娠期间身体各方面情况都较为特殊,这一阶段的口腔卫生保健非常重要。如果孕期出现口腔疾病,对孕妇及胎儿健康可能造成影响。因此,孕妇一定要注意口腔保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处理,以保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