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或半封闭的公共场所人员相对集中,流动性大,场所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容易受到污染,极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预防性建议,帮助您在公共场所中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机率。
1、正确佩戴口罩
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是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呼吸道传染病通常通过飞沫、空气传播,而戴口罩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口罩起到双向防护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保护他人免受您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选择适合的口罩,并确保正确佩戴和摘下口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正确摘戴口罩顺序:一洗,清洁双手,打开外包装,取出口罩;二挂,褶皱向下的面朝外,金属条的部分朝上,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三拉,双手分别捏住松紧带戴口罩,使口罩罩住口鼻和下巴,一只手轻轻按住鼻夹,另一只手往下拉开皱褶;四压,双手指尖放在鼻夹的正中央,由中间向两边逐渐按压直至紧贴鼻梁,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适当调整至口罩边缘,使口罩充分贴合面部;五摘,用双手分别捏住耳后两侧的松紧带,小心取下口罩,注意双手不要触及到口罩的外侧面,然后丢弃于垃圾桶内;六洗,双手打湿涂抹肥皂或者洗手液在手心、手背、手指缝、手指、大拇指、指尖和手腕充分揉搓,在流动水下冲净。
2、保持手卫生
处在公共场所内,应尽量避免触摸公共场所内的电梯扶手、电梯开关等公共设施,可用纸巾或袖子进行隔离。如手直接接触了公共设施,应避免手部频繁接触面部,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眼、鼻或口。
一旦手上沾了口鼻分泌物或其他不明原因的污物,要立即寻找水源洗手,这样可以帮助去除手上大部分细菌和病毒。洗手时,确保足够的洗手时间,至少持续20秒。
3、注意社交礼仪
在公共场所内打喷嚏和咳嗽时,要避开他人,用纸巾或者手肘内侧衣服挡住口鼻,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捂住口鼻,用后纸巾扔到垃圾桶内。
不随地吐痰,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吐到纸巾上扔到垃圾桶内。
4、保持适当间距
在公共场所内,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当人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到空气中,飞沫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般在1米的距离内降落到地面,在这个范围内,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就有导致感染的风险。《柳叶刀》的研究文章显示,当保持1米以上距离时,传播风险会降低82%。
最后,离开公共场所回到家中,一要进行鼻部、面部等暴露部位清洁,二要漱口,进行口腔清洁;最重要的是手部的清洁卫生,因为接触外部物表最多的就是手,养成回家及时洗手的习惯。要用合格的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每个步骤来回揉搓5次。
正确七步洗手顺序:一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二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三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四弓,洗拇指,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五大,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六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七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