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症、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梗死治疗有了较好的手段和方法,但仍有大部分患者遗留严重的功能缺损,影响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和压力,而有效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好患者呢?别急,神经内科护士教你六大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关爱陪伴
脑梗患者在康复期间,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陪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在与患者交流时,要耐心倾听,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此外,可以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亲友聚会、兴趣小组等,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监测血糖
定时监测血糖,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同时建议将监测的血糖用表格记录下来,就诊时供医生评估,及时调整用药。
3、 监测血压
除了规范监测血压外,还应注意老年人常合并肾脏、膀胱、前列腺并发症,存在夜尿较多,起夜频繁,应嘱其动作轻缓,给予照顾,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4、用药护理
患者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饮食护理
脑梗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合理的膳食应包括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此外,要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6、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适当的锻炼对于脑梗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但是,患者在锻炼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在锻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此外,患者在进行锻炼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因此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注意运动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有氧运动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具体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注意饮食和休息。在进行锻炼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有助于身体恢复。遵医嘱进行锻炼。在进行锻炼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
7、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血脂和血压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坚持正确服药以防脑梗塞再发。如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短暂失明或短暂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或立即拨打120,在120到达之前在家我们应采取如下急救措施:发现患者突然发病后切勿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大声喊叫惊惶失措。防止病人因心里紧张而加重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尽量减少搬动,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把患者托到床上,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头部应略抬高30度,偏向一侧,如果患者昏迷或者呕吐,应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随意给患者服药,没有医生指导下,不要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者前额,以利于止血和降低脑压。
脑梗塞患者家属该怎么做?
1、督促按时服用:确保患者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可能的副作用。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协助康复训练: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这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言语训练和认知训练等。
3、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如起居、饮食、运动等,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与其他家属沟通:与其他家属保持沟通,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5、注意自身健康: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免影响到对患者照顾的效果。
脑梗塞的日常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护理,可以降低脑梗塞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之路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