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疾病之一,病因和遗传、压力以及心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病人会出现幻觉、抑郁以及认知缺陷等表现,对病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即病人病程在3年及以上未完全缓解,但因长期患病,导致阳性症状淡化,主要症状即神经功能减退,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基于此,应加强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护理工作,改善预后效果。
1.精神分裂症衰退期表现
一是思想联想障碍,病人在交流时无明确中心思想,会存在前言不搭后语的特点。二是情感淡漠,病人情感体验逐渐减少,越发淡漠,对大部分人和事物漠不关心。三是意志行为障碍,病人活动会逐渐减少,行为被动性越发明显。四是快感缺乏,病人具有持续性难以从日常活动中得到愉快感。五是社交退缩,病人很少和亲朋好友交往,无法体会亲情、友谊。
2.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对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而言,在长期药物治疗时会产生不良反应,对药物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家属需对病人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身心症状、行为方式等,若存在异常,需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法。在护理环节,需严格执行医嘱,为病人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健康教育:将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知识向病人和其家属讲解,包括症状、药物治疗以及护理方案,及时提供疑问解答,强调按时用药的必要性,引导家属对病人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在教育环节,通过面对面讲解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并通过互联网推送教育视频,将教育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生活护理: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存在生活懒散的特点,卫生习惯较差。故家属需为病人提供生活护理,加强对病人日常的照顾,协助其洗澡、换衣服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心理护理:病人会出现感情淡漠的表现,因而应加强心理疏导和支持,促使病人能够感受到亲情、友谊等情感。需加强和病人的沟通交流,将有趣的事情向病人描述,引导病人进行表达,对其体验、需求进行了解,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病人进行下棋、阅读等活动。注重预后良好案例的分享,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帮其树立康复信心。
康复锻炼: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训练方案,鼓励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等,增强其自理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积极和病人沟通,鼓励病人多出门、多社交,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加强运动锻炼,可选取恰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八段锦等,遵守循序渐进原则进行,不但能够强健体魄,还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饮食护理:为病人提供营养均衡膳食,积极食用新鲜果蔬,不宜饮用浓茶、咖啡,防止加重失眠以及焦虑症状。在饮食过程中,需尽可能减少高热量食物的食用量,防止脑细胞氧化损伤的加重。还需引导病人严禁烟酒,尤其是饮酒,还会提高肝脏代谢酶活性,促进药物代谢,对药物效果造成消极影响。
睡眠护理: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睡眠质量和恢复效果息息相关,故应加强睡眠护理。为病人提供舒适休息环境,通过睡前泡脚、局部按摩以及放松训练等方法提高睡眠质量,为病人提供舒适干净被褥,在睡前监督病人不可观看刺激性视频或文章,避免影响情绪波动,对睡眠造成不利影响。
环境管理:提高对环境管理的重视度,确保病人居住环境温湿度舒适,协助病人定期进行清洁,还需保持环境安静,有助于病情恢复。此外,不可使病人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主要是由于抗精神药物可造成阳光过敏,如果长时间暴晒则会导致过敏性皮炎,加重病人痛苦。
总之,对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而言,护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应完善各个护理细节,改善病人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恢复效果的提升,全面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