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全身疲劳等,若不及时治疗和干预可能会并发感染性疾病、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为发挥中医护理预防、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养生和调护措施,详见下文。
一、养生篇
1. 膳食养生
膳食养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膳食之银耳山药羹,原料:银耳50克,山药200克,淀粉适量。方法:将山药清洗干净,去皮,切成小块。银耳泡过后清洗干净,切碎备用。在锅中添适量的水,放入山药、银耳。先用大火煮至沸腾,然后用文火慢慢熬至熟。用淀粉勾芡,再煮两分钟即可。银耳含有丰富食物纤维对胰岛素的降糖活性有延长作用,且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银耳山药羹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膳食之笋米粥,原料:竹笋50克,粳米100克,作法:将鲜竹笋脱皮洗净,切成笋片或笋丁。粳米洗净,先泡半个小时,捞出沥水后将笋丁与粳米文火煮成粥。竹笋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糖分摄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 情志养生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志变化,患者应学会善于调节情志,勇于自我排解,可以通过适当地发泄或积极地转移情绪,使情志活动不至太过,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 四季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着代表宇宙五中基础物质的木、火、土、金、水。 而且五行按顺序还对应着四季。因此,糖尿病患者需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养五脏六腑,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平衡的目标。如:春天养肝,多吃清淡食物,早睡早起,多运动;夏天养心,多吃易消化、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多游泳、瑜伽;秋天养肺,多吃富含蛋白质、脂肪、润肺、滋阴的食物,注意保暖,多有氧运动;冬天养肾,多吃富含热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
二、调护篇
1.耳穴埋豆疗法
近代应用耳穴埋豆法在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方面均有特色疗效,糖尿病常用穴位有:三焦、内分泌、糖尿病点、耳中、胰腺、脑垂体、丘脑等,选准穴位后以75%酒精棉球擦耳廓进行消毒,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等操作,留埋3天,3天后可自行取下。
2.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阴虚燥热有关,而体表较多穴位和体内的脏腑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糖的利用,降低人体对糖的吸收,从而辅助治疗糖尿病。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桡侧,按摩鱼际穴一般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肺阴不足、肺热、身体消瘦等不适。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项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摩风池穴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脚底第2、3趾蹼缘与脚跟部两者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按摩涌泉穴能够帮助缓解疲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有所帮助。
4. 中药薰洗
熏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之一,在外治疗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调理糖尿病患者显示了独特的治疗效果。由于有多种原料和用法,患者需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中医薰洗方。方法:将浸泡好的药液煮沸,倒入足浴木桶中,将肢体抬高置于木桶上进行熏蒸。用浴巾覆盖在肢体上,以防药液的热力散失过快,熏蒸20分钟为宜。然后加入冷水,待水温降至40℃~45℃,将肢体浸泡于药液中,进行淋洗治疗,时间为20分钟。熏洗完毕,及时用温水清洗并擦干肢体,以免感受风寒。因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痛觉反应迟钝,护理时需注意药液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医护理通过膳食养生、情志养生、耳穴埋豆疗法、穴位按摩等方面入手,具有标本兼顾、整体调节、疗效稳定以及副作用较少的优点,继而缓解或控制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