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预防产后出血的管理,你了解吗?

时间 :2024-04-08 作者 : 刘慧丽 来源:​聊城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产后出血的预防重于治疗。女性在怀孕期间就应做好预防工作,比如一定要积极产检、注意饮食、多补充铁、维生素等,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以及产后,女性也要注意调整心态、保养子宫,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出现。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产后并发症,它是由于宫缩乏力、胎儿过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产妇死亡。为了避免产后出血对身体造成损害,女性在怀孕时就应做好预防措施。那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有哪些呢?

一、重视产前检查
  想要预防产后出血,女性一定要重视产前检查。如果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比如巨大儿、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等,一定要提前入院待产。在孕期还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能偏食,还要注意多补充铁以及维生素,特别是孕期有贫血的女性,一定要及时纠正。

二、积极处理产程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产程延长,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引起产后出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观察产妇的状态,如果出现异常头先露或者其他的阻塞性难产,一定要及时处理。

三、调节精神和心情
  许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心情过于紧张,会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这也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因此,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和精神,同时应消除紧张心理,还要抓紧一切机会休息,让身体不要过于疲劳。在分娩过程中,不能使用过多的麻醉剂和镇静剂,避免由于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

四、及时排尿
  在生产前后,产妇都应及时将膀胱排空,充盈的膀胱对子宫的收缩会造成影响,可影响到胎盘的排出,而胎盘滞留,就有可能导致大出血。因此,产妇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一定不能忽视。

五、保养好子宫
  在胎儿娩出之后,助产人员不能过早牵拉脐带,也要避免粗暴按摩子宫,以免导致胎盘嵌顿,发生大出血。产妇在产后可以自行按摩子宫,刺激子宫的收缩,从而减少子宫出血的情况。

六、产前预防

育龄妇女应尽量避免人工流产或者子宫手术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减少胎盘粘连、植入或前置胎盘的发生。做好孕前和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孕期注意营养均衡,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食物,不宜过量食用高脂肪、高糖食物,防止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一系列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炎、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加强产前检查,提前入院待产

七、产时预防

分娩时合理用药,孕妇避免情绪过分紧张、注意饮食,防止疲劳、产程延长。胎儿娩出后尽早使用促宫缩药物、在宫缩时适度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立即按摩子宫

八、产后预防

产后2小时是出血发生高峰,需密切关注孕妇生命体征,包括阴道出血是否异常,以及是否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精神烦躁、脉压缩小、皮肤湿冷等低血压症状,一旦发现需立即积极处理产后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和出血风险

九、日常生活管理

1饮食注意营养均衡,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食物,如瘦肉、鸡蛋、奶类、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改善贫血,并注意补充水分

2运动出院后应劳逸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预防血栓形成

3卫生注意个人卫生,按时清洗会阴和乳房,预防细菌感染

4随访出院后定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咨询医生相关的康复情况。

十、特殊注意事项

产后出血的患者多有贫血,应通过饮食及药物积极纠正贫血。产妇抵抗力低,应注意避免感染。同时因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增加,应鼓励其尽早活动,必要时在产后出血控制后使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恶素情况,预防晚期产后出血。

山东广播电视报